第 890 紅色坦克的絕唱 一(1 / 2)

鐵血大民國 大羅羅 1562 字 2020-07-13

聽到廖磊的語氣當中有所不舍,吳石擺擺手道:「燕農,莫斯科會戰已經是咱們在這場世界大戰當中打得最後一次大會戰了,而且還是和德國人並肩作戰,咱們可不能在整個世界面前輸給他們!一定要打出我們國防軍的威風,這對我國今後的國際地位有著非凡的意義。另外,咱們手里的黑豹/獵豹要再不逞一下凶,將來可就沒有用武之地了!」

廖磊點點頭,雖然他還是有些舍不得把昂貴的「豹子」投入突擊,情願用廉價的追獵者淹沒俄國人的陣地。但是他也知道,追獵者的裝甲在眼下的戰場上面已經顯得有些單薄了,大量配備了76.2mm反坦克炮的蘇軍,可以在遠距離上摧破追獵者的正面防護,而追獵者的48倍口徑的75mm炮的威力,也遠遠比不上獵豹的71倍口徑88mm炮,後者在戰場上有一錘定音的效果,不管是蘇軍的裝甲戰斗車還是鋼筋混凝土據點,都禁不住1000米外打出的88mm鎢合金穿甲彈,這種炮彈足以在1000米的距離上擊穿193mm的均質鋼板!換算成混凝土工事也接近2米!

「燕農,這一仗准備怎么打?」吳石自然早就知道第二裝甲集團軍的作戰方案,現在不過是最後確認一下而已。

「主要突破方向是這里,洛西諾—彼得羅夫斯基、庫帕夫納、埃列克特一帶,位於蘇軍防線的中段。這里地形比較開闊,有利於裝甲部隊的展開和突擊,我打算這里投入近1200輛坦克和坦殲和6萬進攻部隊……」廖磊飛快地指出主攻的位置。由於中國裝甲部隊非常喜歡使用坦克殲擊車這種犧牲決定『性』和火炮視角。以換取大威力火炮和高強度裝甲的「特殊坦克」,所以這個時代,中國裝甲部隊的戰術陣型有點像18世紀到19世紀上半葉的線列步兵戰術。也就是將「坦殲」當成線列步兵,放在整個整型的中間,而且還會拉出一個較為單薄的橫陣。以求最大限度運用坦殲的大口徑火炮在遠距離上給予對手致命打擊。而在坦殲橫陣的兩翼,則會部署機動『性』較強的坦克,主要是c型坦克和黑豹坦克。它們就像線列步兵時代的騎兵運用那樣,一方面掩護側翼,一方面尋找追擊敵軍的機會。一旦坦殲用大炮將對手轟垮。就輪到坦克出馬追逃了。這一套打法在中蘇戰場上面可以說是屢試不爽,每次都能將蘇聯對手打個落花流水。

不過這種戰術其實也是有比較明顯的缺點,首先就是對地形的要求較高,如果沒有一個開闊的平原就很難展開陣型。

其次是單薄的坦殲橫隊其實是非常容易突破的——只要蘇軍能夠舍出血本。拿出足夠數量的坦克猛沖橫陣。而一旦形成突破。就可以將整個橫陣切成兩段甚至是數段,屆時恐怕就是一邊倒的屠殺了!

第三,蘇軍坦克部隊還可以采取歷史上腓特烈大帝發明的「斜行戰斗隊形」,以一部在正面吸引坦殲橫隊的火力,主力快速橫『插』到華軍橫陣的側翼。擊破擔任掩護任務的華軍坦克之後,再沖擊坦殲橫陣,而機動『性』較差,陣型又拉得太長的華軍坦殲肯定是個大敗虧輸的下場。

不過這幾種對付華軍裝甲部隊的戰術。雖然早就被蘇軍的天才參謀們設計出來,但卻從沒有在戰場上運用過。因為蘇軍一開始投入作戰的t-28的『性』能實在太差。速度慢、火力弱、裝甲薄、目標大,整個就是個會移動的鐵棺材,什么戰術都不好使。至於t-26這種輕型坦克也不是擔任側翼掩護任務的c型坦克的對手,甚至裝備了45mm反坦克炮和反坦克榴彈發『射』器的華軍步兵也能輕輕松松把它們收拾了。而到後來蘇聯擁有『性』能比較優越的su-76和t-28/1932型的時候,蘇軍已經在東線戰場全面落了下風,不但坦克數量遠遠少於華軍,而且華軍的飛機又開始扮演起坦克殺手的角『色』,所以有好的戰術也沒有機會施展。到了下烏金斯克反擊戰敗北以後,蘇軍坦克部隊干脆在東線戰場消失了。直到華軍一路打過烏拉爾山,打到莫斯科城下,他們才又一次遇到擁有大量坦克裝甲車的蘇聯紅軍。

……[]鐵血大民國890

莫斯科東郊,巴拉哈希市,莫斯科方面軍東線集群司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