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 出發(1 / 2)

接下來的幾個月,陳旭將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殖民套裝的建設當中。

這個地方作為大本營,未必是最好的,但是他沒得選,因為他不會開飛船,沒辦法移動到別的位置。

當然,對這個已經點亮了可控核聚變科技的文明來說,營地建在什么地方,問題都不大,至少在前期,不用擔心能源短缺的問題。

他只有一個人,進度比較慢,靠著僅存的那兩台大型工程車,足足花了三個月時間,才將整套殖民套裝安裝完畢。

「太不容易了。」

他站在這個剛剛建好的基地控制中心內,面前的控制系統,是補給飛船上的那一台,直接搬了過來,作為基地的控制系統。

「啟動。」他說著,按下了那個紅色的按鈕。

只聽見嗡的一聲,地面震動了一下。

接著,一個電子音響起,「能源裝置啟動成功,負載正常,輸出電壓穩定,正在開啟各個設置。主控制室所有功能開啟,生物制造室啟動,機械制造室啟動,電子制造室啟動,化學制造室啟動……」

隨著一連串的提示,意味著這座基地開始正常的運行。

「基地所有設備都成功開啟,一切正常。」

陳旭聽到最後的提示,徹底放下心來,說,「未來一年,就按照b9號方案來執行,時效為一年。」

在系統內,有多種方案可供挑選,甚至,可以自己制定一個方案出來。

他沒有費那個腦子去想這些,而是從從多方案中,挑選了一份。

雖然深埋在地下的那個大型核聚變發電裝置可以源源不斷提供能量,但是各個制造室的產量是有限的,先生產什么,後生產什么,都有講究。

像是生物制造室,任何生物都可以制造出來,里面保存了地球所有生物的dna。但是,培養槽只有十個,也就是說,一次性最多可以培育出十個物種。

再比如像是機械制造室,可以定制任意形狀的金屬件,前提是體積不超過一定范圍。同樣的,產量也有限制。

其它的的制造室也是一樣。

這個時候,什么先制造,哪些東西可以放在後面制造,每一種數量是多少,都要精打細算。因為制造室只能制造出比較單一的物品,像是機器人,就無法直接制造出來,只能先造出零件,再組裝起來。

從這里,就可以看出這個殖民套裝的限制,想要真正實際自我復制,只能攀科技術。這需要充足的資源,和漫長的時間。

正因為如此,一個詳細的方案,是極為重要的。必須要最大限度地將有限的產量利用起來,而不會造成浪費。

當然了,每個星球的環境不一樣,選擇的方案也會有巨大的偏差。

這座星球天空的雲層很厚,很少能照到太陽,所以太陽能發電就派不上用場,風力發電也差不多,從這幾個月收集到的數據來看,這里的風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