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秀才遇見兵(1 / 2)

錦衣夜行|月關 月關 1646 字 2020-12-23

.

楊充呆了一呆,這才忍著氣道:大人,學生說過了,楊旭身為生員,受聖人教化,卻有違孝道,有乖親情,不知尊卑長幼,破壞綱常名教,不配為聖人門生,為維護綱常,警示大眾,應當削其功名

讀書人把功名視做第二次生命,楊充逐人出宗門,掘人祖墳,還要奪人家的功名,真可謂是用心歹毒之極,夏潯這功名得來容易,而且他也自知不可能在科舉上繼續有什么發展,古代的經史子集他根本沒甚么研究,他會背幾首詩,可歷史上從仕作官的人沒有一個是靠作詩爬上去的,做詩可以揚名,但最終還是要靠做文章,真學問。他壓根就沒想過科舉入仕。若不科舉,這秀才功名雖有好處卻也有限,他並不在乎,所以聽了楊充惡狠狠的話,神態從容,並無怒意。

吳不殺聽了楊充的話,翻翻白眼兒道:削其功名那不歸本將軍管吶,你該去應天府或者禮部才是。

楊充氣往上沖,忍不住道:大人楊旭是軍籍,正是剛由應天府把案子轉到大人案前吶。

對啊

吳不殺兩眼一亮:楊旭是軍籍,可他又是生員,我們軍中的漢子,居然也有人考中功名,成了讀書人了。

吳不殺激動起來,與有榮焉地看了楊旭一眼,和顏悅色地道:楊旭,方才楊充所言,你都聽到了,你有什么解釋

夏潯平靜地道:回稟大人,楊充所指控的,只是他的一面之詞。楊旭與族人交惡,乃至被逐出宗門,這一切都是有原因的,並非楊旭乖張無禮。

夏潯把他從青州回到秣陵鎮以來的所有事,源源本本地說了一遍,說道:因此上,楊旭才與族人生了嫌隙。本來,囿於自己的身份,楊旭頗想息事寧人,可誰知其後不久,族人便商議修祖祠、建義田,而秣陵鎮全族上下百余戶,卻要楊旭一人承擔絕大部分所需錢款。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這分明是族人有心刁難,此後,便是楊旭被逐出宗門,父母棺槨竟在不通知本人的情況下,強行遷出祖墳,這不是欺人太甚么現在他還反咬一口,天理何在王法何在

楊充搶著道:大人,將楊旭一房逐出宗門,這是全族父老公議做出的決定。至於他父母棺槨被強行移出祖墳,卻非學生祖父所授意,而是族親父老痛恨楊旭所為,自發匯聚起來,做出的行動。

徐增壽靜靜地聽著,忍不住說道:縱是族人自發行為,總是有失厚道,不近情理。令祖父身為一族之長,雖不知情,難辭其咎。楊旭所為,雖然難免不睦親族之嫌,從你雙方所述,原因卻不止在楊旭一方。一個巴掌拍不響,你楊氏族人所作所為,是否盡到了為人長者、為人親族的責任呢如今楊旭已被你們逐出宗門,父母棺槨也被強行遷出,縱有千般不是,這也夠了,再要奪人功名,用心何其歹毒

吳不殺連忙拱手道:徐大都督所言有理,楊充,你聽到了

徐大都督

楊充目光一閃,忽地反應過來,徐大都督,可不就是中山王府的三少爺

楊充雖然有些畏懼,此時卻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再說勛戚功臣家族,每多跋扈之人,但中山王府的家教卻非常好,子弟門人很少有仗勢欺人的,反正自己將來走科舉一途,不需沾他徐國公的光,如果懷抱大義,仗義執言一番,說不定還能得一個大大的聲名,這與他今後的仕途可是大有助益的。

於是楊充立即亢聲道:徐大都督可是中山王府的小公爺據學生所知,大都督與楊旭甚有交情,上一次因楊旭怒殺耕牛一事,我楊氏族人曾舉告楊旭,當時就是大都督從中斡旋,保全了楊旭。將此殺牛大案不了了之,這一次僅僅是審問一個小小生員,用得著大都督當朝一品的官員出面聽審么大都督不嫌此舉有公然包庇之嫌

徐增壽大怒道:豈有此理,殺耕牛案,是應天府審的,此案例如今已載入大明律附錄案例之中,詔示天下。與間經過,與本都督有何相干

楊充膽子漸大,冷笑著反唇相譏道:若非大都督出面,應天府敢冒天下之大不諱,斷他無罪么

你你徐增壽吹胡子瞪眼,可是對一個背後站著未來的帝師,轅門外國子監諸多學子助威的太學生,還真不能因為他出言頂撞就動手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