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田樂gl 完結+番外_分節閱讀_92(1 / 2)

</br>唐斯羨想知道的不是這些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她想知道,這個家族到底是將族人當成了人,還是當成了發展、維系唐家的工具。

「唐家發展已經有三百余年,族內事務的運行皆已有一套規則,唐家的家族子弟從出生伊始,到老都會被安排好一切。」

秦雩每次談及唐家的規矩,也總是喟嘆,這樣的家族,實在是他們秦家這等修祠堂都得四處游說,族人才肯出錢的家族遠遠比不上的。

唐家的子弟出生後皆養在都蠶院旁邊的「育嬰堂」,只要有嬰孩啼哭,而不管是否是孩子的親娘都可以過去喂孩子,孩子到三歲都分不清哪個是他娘。

等孩子到了七歲,則可以去書屋啟蒙,一直到十五歲,選擇有天賦和才學兼優的子弟到聖賢書院繼續深造。其余十五歲的子弟則需要下地種田,住在家族統一安排的田庄里。

至於未婚嫁的少女則進入都蠶院,跟其母與嫁進來的新婦一起干活。

不管是男女,到了婚齡,族里會出於家族的利益考慮,為他們挑選適婚的對象。嫁出去的女子,他們不怎么管,可對需要娶妻的子弟,卻立了條「一夫一妻」的家規,規定族內子弟不得養妾,凡是有這種行為,皆得受家法處置。

而一旦有病痛,還有族內專門的「醫俗院」可以治療;以及安置老人的「壽安堂」……唐家的人自給自足,也會約束族人不給官府添亂。正因為如此省心,朝廷對唐家才十分放心,並且三番四次表揚唐家。

「唐家最興旺的時候,有兩千余人一起吃飯,場面可壯觀了!」秦雩道。

唐斯羨琢磨:「最興旺的時候……鄉書手的意思是,唐家如今不興旺了?」

「這倒不是,唐家如今還有族人在朝為官,在饒州也是鄉人學習的楷模!只不過,這規矩再嚴明,也抵不過田產分得太散,族規對族人的約束不比從前了。就拿藏私財一事說,如今那些分得遠的唐氏族人,哪個還在田庄一起吃飯的?小家都升起了炊煙。」

唐斯羨心想,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加上唐家一些不近人情的規矩,確實容易讓族人寒心。

因群居生活,導致小家內部的交流太少,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感情並不如正常的家庭。故而在婚事上,尋常人家的爹娘多少會為子女考慮,唐家的婚事由族里安排,他們考慮的便只是家族的利益,至於女子嫁的那人是什么品行也不怎么在意。

唐妁就是這種規則下的犧牲品。

唐斯羨並不否認唐家有許多積極的規矩,可若是讓她就此頂著「唐思先」的名字回到唐家,她也做不到。

「對了,每年的冬至,唐家都會舉行盛大的祭祀以及守冬,你若是對唐家感興趣,屆時不妨過去湊個熱鬧。」秦雩道。

唐斯羨笑了下:「我一個外人,去湊熱鬧,想必也無人歡迎。」

二人結束這個話題不久,唐清滿也從秦湞房中出來,與唐斯羨一起回去了。路上唐斯羨跟她聊了些唐家的事情,但卻沒有告知唐妁以及唐才升之事。

唐清滿似乎對唐家的冬至祭祀盛會很感興趣,「我們以前村子的大戶人家哪怕是過節,也不曾舉行過如此盛大的祭祀盛會,那么多人,一定很熱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