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賣到遼東(1 / 2)

唐朝工科生 鯊魚禪師 1099 字 2020-12-24

武漢有個釀造廠,除了酒類之外,還涉及醬油、醋等調味品的釀造。基礎生產部門在江夏城東邊,臨江臨山,有弛道直通,還有專門的「醬料碼頭」,歸樊港管。

除此之外,廠內還有個「府內精釀廠」,帶有實驗室性質的小型單位,其中隨便一個老頭,都是釀酒的好手,精通巴蜀、荊楚、吳越各種老酒、濁酒、新型白酒的釀造。其中一款度數比較高的「明月酒」,就是由清河崔氏徐州房賣,以崔珏的字號命名。

崔弘道眼下主持徐州家業,其中一個拳頭產品,就是代理「明月酒」。

徐州本地關撲「酒曲」,不過崔弘道卻並沒有真個就去釀酒,只是拿到了酒類生產銷售的官方許可證。

實際上有點偷天換日的意思,武漢這里早先還有「獠寨」,隨時可以用「獠人」的名義在大批量生產烈酒。

萬一官府查,推個龍姓的獠人老婦出來,開口就是:我們這種人沒有文化的嘛……

完美。

朝廷也不可能說對待武漢「南蠻」還要如何狠辣,畢竟天下能跟他們一樣「乖順」的蠻族,實在是不多。

這可是典型。

自「甘蔗酒」這個事情提上議程,「府內精釀廠」就開始了「糖副產品」酵蒸餾的改進,因為路數都差不多,設備又相當的完備,初步釀造出來的新款「甘蔗酒」,先給府內官吏當作福利了下去,然後再內部做調查,看看要不要勾兌調制改善一向口感。

「三哥哥,內廠這酒還有沒?」

到三月底的時候,新酒作為福利,在江漢觀察使府的官吏中間,流傳的有些熱鬧。好酒者居然覺得這個酒滋味還不錯,只是「府內精釀廠」畢竟是研部分,不是真正的生產單位,所以短時間內,只會是「僧多粥少」的局面。

福利這種事情,只能是看關系了。

因為張利剛從文書調崗到主持「副產」,房玄齡給他安排了一個武昌縣丞的職位,江西省和武漢觀察使府,委任狀明確了職權范圍,也算是讓武昌縣令省得去疑神疑鬼。一把手和二把手互咬,對老張來說毫無必要。

再一個,張利是「家生子」,前途沒必要拼自身,張公謹、張德不倒台,他將來前程似錦,說不定也能外放哪個州縣開枝散葉。自立門戶也不是沒這可能,反正張德不介意這些。

「內廠新酒不多啊。」

張利見是關系親近的同僚,琢磨了一下,回道,「正好明日我就要去武昌赴任,到時候去內廠幫你打探。可你也是知道的,這新酒,泰半不會產量太高,更何況口碑恁般好。它要是能高產,還不得賣到遼東去啊。」

「三哥哥說的是,唉……這老酒喝得沒甚滋味,府內新的這酒,口感獨特,回味別致。春日里才了二斤多,這哪夠喝的。」

「新酒早晚都要賣,等著就是了,明日去了武昌,我先去內廠看看,若是有多的,先捎些許回來。」

「噯!有勞三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