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效率(2 / 2)

唐朝工科生 鯊魚禪師 1235 字 2020-12-24

隨著武漢的工地越來越熱火朝天,揚子江兩岸尋摸味道的土豪們,終於按捺不住,前來工地上打探。

官面上碰頭的碰頭,民間融資接洽的接洽,比之工地的熱火朝天,也不差多少。

至於大量的行腳商,則是在一個規模空前的「市」做起了生意小買賣。工地盡管包吃住,但還是會有額外的時間留給民夫,非「奴籍」的民夫,哪怕消費能力比起市民階層可能有些不足,但對別處州縣的普通百姓而言,那已經算是「出手闊綽」之輩。

家中有千畝良田的土老財,每年想要把糧食全部變現,非大中城市不能。但大中城市想要千畝良田,本身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燈,又怎么會去「販夫走卒」那里消費。

於是不消老張可以引導,僅僅是靠市場看不見的「加藤鷹之手」,依然讓編制還只是留在府內的「市鎮」,逐漸繁榮開來。

甚至有些揚州來的大商,直接把「螺娘」買賣做到了這里。市場的「野蠻生長」,正在加著這個「市鎮」的擴張。

一個月不到,「漢岳弛道」的壓力就得到了緩解。武漢方面不但解決了道路運輸壓力問題,還白撿了一個讀作「市」寫作「縣」的人口聚集區。

「這是新設的『市鎮』?」

「沒瞧見界碑么?這是『永安鎮』『咸寧市』。」

朝廷編制上,這地界是「永安鎮」,武德朝就有的,但多是府兵廝混。後來府兵沒太大卵用,成天搞物流運輸以及安保業務撈外快之後,這個武德朝的「永安鎮」,也就等於名存實亡。

而老張讓它重新煥生機,用了一個月都沒有。

為了自己方便,這個市場還是取了個老張熟悉的名字,叫做「咸寧市」,和「永安鎮」算是一個地方兩套班子。

「這天下的『市』要是都這般大,那還得了?」

「還得了什么?武漢的『市』,它就是這樣的。」

「恁多車馬房舍,恁多商戶人家,尋常縣城也就這般吧?還有恁多工坊。」

「工坊都是臨時的,早晚要拆。都是為了蓋房子便當,這才先置辦了工坊。木料廠、石料廠、鐵器坊……這些個工坊,是不准蓋在這等住人地界的。」

「噢?這是為何?」

「規定。」

「……」

有些沒來過武漢,但聽說過「風情」的,這一回也是大開了眼界。一個月不到,居然就生生弄了一座「縣城」出來,除了沒有城牆,沒有護城河,沒有官制房舍,其余湊合用的房屋設施,並不比別處縣城差多少。

別的不說,光新打的深井,這「咸寧市」居然就有三十余處。物流行臨時搭建的大牲口圍欄,各色牛馬少則二三十,多則千幾百,大大小小的物流行加起來,大牲口數量依然是破萬。

可所有物流行也不混亂,草料庫、豆麥庫都已經建好。除了這些,物流行旁邊多半都有大車行,臨時搭建的大通鋪,住的都是車把式和伙計,一個大通鋪就是五十號人,這樣的大通鋪連成一片,約莫有一百來個。

所有的一切,都是在一個月之內,依托「永安鎮」為基礎,然後瘋狂建設出來的,這如何不讓人大開眼界大吃一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