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千七百九十九章 身後之事不可定(1 / 2)

劉穆之輕輕地嘆了口氣:「寄奴啊,我說句你不愛聽的,這是你的理想和現實妥協之後的最好結果了。你一個人當聖人是不夠的,先得讓天下的世家起碼都成為聖人,能夠跟你一樣愛國勝於愛家,愛百姓超過愛自己的家人親友。」

劉裕沉聲道:「我沒這么高尚,只不過,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百姓的數量,遠遠多過自己的家人,如果不為百姓謀福利,那百姓也不會提供力量來保家衛國,最後國破家亡,損失的還是自己家族。要想自己的子孫延續,家族永存,就得先保證國家的強大和存在,這個道理,不難理解吧。」

劉穆之點了點頭:「是很好理解,但為什么這么多飽讀詩書的世家子弟都不願意去執行呢?因為大多數時候,你說的這些國破家亡的,只是風險,只是可能,就算是北方強胡,真正地想要滅我大晉,百年來也只有淝水一次,為了這種很難遇到的危險,去動搖自己現實的利益,你覺得有幾個人能做得到?」

劉裕沉聲道:「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如果平時就上下離心,官民仇視,真要是危險到來時,又如何應對?何況大晉的敵人只有胡虜嗎?天師道的妖賊,荊州桓氏這樣的軍閥,難道就不是敵人了?天師道之亂,可以在世家經營了百年的吳地一呼百應,幾乎滅掉大晉,這教訓還不夠深刻?」

劉穆之嘆道:「所以,只有殺到頭上時,才會悔之晚矣,但之前會貪得無厭地去壓榨吳地的佃戶,百姓。而且,就算是妖賊,難道他們是為了天下窮苦人而戰斗嗎?孫恩,盧循之流,就算不考慮天道盟的背景,他們也不過是想成為新的世家罷了,奪取權力之後,會比王家,謝家這些世家更凶殘,對民眾的壓榨會更凶狠,你不否認吧。」

劉裕點了點頭:「跟妖賊,藩鎮軍閥相比,世家當然要好一些,但道理還是一樣的,掌權之人,要在平時就主動關心民生疾苦,要給民眾希望,只有這樣,才能家國一體,上下一心,就象同為世家,上次天師道大亂之時,很多平時欺負人的世家,給百姓帶著妖賊主動消滅了,而平時對民眾不錯的謝家,王家,大難來臨時,還是有不少世代佃戶願意舍命來救的,給王凝之欺騙變成鬼兵的那幾萬人,不就是這些平時恩德的回報嗎?」

王妙音嘆道:「終歸還是負了這些人的信任,我娘現在天天吃齋念佛,就是想贖回當時的罪孽,他們是信了我娘,信了謝家才喝下那些符水的。」

劉裕正色道:「是的,其實民眾百姓,要的不多,他們並不要你謝家的田,甚至就算這些地歸於謝家名下,他們世代租種,只要不把他們逼的家破人亡,他們仍然會感謝謝家的恩德。這些事情難做到嗎?」

「這些地,本就是國家的地,本該就是分給這些百姓自己耕種的,因為歷史遺留的問題,成了謝家王家的私地,這些百姓給人奪了自己本該有的田地,還得感激奪自己土地的世家,妙音,你覺得如果哪天這些佃農,庄客們覺悟了,想明白了這個問題,他們會如何看世家大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