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千一百五十四章 信使原來是淵明(2 / 2)

「你看看劉裕寫給劉毅的信,都是以尚書令和鎮軍將軍之職相讓,如此忍氣吞聲,說明劉毅是他拖延時間的唯一希望,如果劉毅現在敗了,他根本無力抵抗天師道的軍隊,只有讓車駕北上去投奔他了。」

「這種時候,只要孟昶和徐羨之能下令,車駕不北上,而是繼續留守建康,去尋找除了劉裕之外的外援,那叫劉裕整軍屯糧,就是給劉裕一個台階下,他既然沒本事救建康,就看著別人救,條件是交出大權,以後為國守邊,呆在南燕別回去了,他不是想當祖逖嗎,那就讓他好好當祖逖,祖逖不是說了不北伐成功就不回家鄉嗎,那也麻煩他跟著學吧。」

庾悅點了點頭:「聽起來很有道理,不過,我如果在這里打游擊,那誰回去通知孟昶和徐羨之呢?誰又有這個

威望讓他們明白這些道理?」

黑袍微微一笑:「我已經有一個絕好的人選,來操作此事,你要留在這里打出你的聲望,以後好當黑手黨的首領,而我也找到了一個足以讓孟昶他們接受我們建議的人,那就是陶潛,陶淵明!」

庾悅一下子瞪大了眼睛,豎起耳朵:「陶淵明?怎么會是他?他難道是天道盟的人嗎?」

黑袍擺了擺手:「當然不是,陶淵明是陶侃的後人,是天下著名的大文人,但他的內心深處,是想要當桓玄的,因為他認為,在桓家獨霸荊州幾十年之前,他們陶家就是荊州之主了,只不過因為後來子孫不肖,互相爭斗,而讓外人奪了荊州,所以他不甘心,先後效力於殷仲堪,桓玄的手下,就是想借機奪回荊州,因為那是他祖上的基業。」

庾悅不屑地勾了勾嘴角:「就他一個窮酸文人,只會寫幾首田園詩罷了,也敢有這種野心奪取荊州?再說了,劉裕不是曾經邀請他當參軍嗎,他可是有機會靠著立功來升官,也不是沒有未來接掌荊州的可能,可是他自己放棄了。」

黑袍冷冷地說道:「那是因為陶淵明根本不想在劉裕手下做事,他是想要象陶侃一樣獨掌荊州,,不受朝廷的號令,你覺得劉裕會給他這個機會?就是讓他當荊州刺史,也不可能讓他做到陶氏的荊州割據世襲啊。」

庾悅的臉色一變:「可他有陶侃打仗的本事嗎?沒這本事還有這個野心,不是作死是什么?」

黑袍微微一笑:「某些地方很厲害的人往往看不到自己的短處,就象殷仲堪,也是個純文人而已,根本不會打仗,可以說和陶淵明是一樣的人,但人家照樣有獨占荊州,成為大藩鎮的野心啊?最後死到臨頭,還沒有覺悟呢,只是感嘆自己的時運不濟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