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實地調查(2 / 2)

如果這個人真是假冒了中海外的學歷,那得給學校帶來多大的聲譽影響?

她回過神來,急忙從一堆資料中,找出了1990屆的新生名冊。

這一屆學生里,姓馬的同學一共有二十六個,沒有叫馬明明的人。

由此可以斷定,這個馬明明的學歷確實造假!

她當即不敢怠慢,拿起傳真內容,直奔教務處。

中海外的校長在得知事情始末之後,大為震怒。

堂而皇之在報紙的頭版頭條上,冒充本校畢業生、大量招生、誤人子弟的事情,他還是第一次聽說。

毫無疑問,這一千多名學生和家長,都是奔著對方偽造的中海外學歷才報的名。

這個馬明明,就是在肆意消耗中海外的信譽和權威。

如果任她胡作非為,中海外的聲譽,有可能在營州這個城市徹底掃地。

於是,他立刻召開了一個緊急會議,討論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大型培訓機構這種商業模式,是這兩年才剛剛興起的,中海外也是第一次遇到這樣的問題,根本沒有一個可以參考的應對流程,所以這件事如何解決,也將成為以後同類型事件的解決范本。

會議上,幾位學院的主要領導對這件事也是一籌莫展。

有人建議向當地警方報警解決,但很快被校領導否定。

因為偽造學歷,現在還沒正式列入刑事犯罪,教育部門雖然一直在呼吁,但最高法還沒有給出明確解釋,而且對方這個培訓機構只是偽造學歷,也沒有捐款跑路、不構成詐騙,所以警方也無法可依;

這樣一來,一來追究不了馬明明的法律責任,二來追究不了培訓機構的法律責任,等於是兩頭堵。

而且,誰也不知道這個培訓機構在營州當地的人脈,就算是同時向公安、工商反應情況,到時能否落地還是個未知數。

與會的校領導里,有一位名叫胡秉文的老人,是中海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的副院長。

胡秉文1958年考入華師大,當時學的就是英語專業,後來受聘到中海外,是整個中海外最權威的一位老教授。

早在中海外剛把英語系改為英語學院的時候,他就是首任院長,一手把整個英語學院搭建起來,在學校備受尊敬。

去年他退休之後,學校又將他無縫返聘了回來,不過胡秉文主動辭去了英語學院院長的職位,在校長的要求下,才掛個副院長的頭銜。

現在的胡秉文,已經不再負責一線教課,主要工作是負責院系教學以及教授團隊的整體建設。

雖說胡秉文現在是退休返聘,但他一直都是校領導班子眼里的老師父,學校只要有重大事件,一定會請他參會討論。

在分析了事情的尷尬局面之後,胡秉文提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

他說:「我覺得啊,既然報警不合適,那我們不如先組織一個調查小組去營州看看,摸一下這個愛樂培訓的底,一方面能收集一些證據,一方面也能了解一下他們實際的教學水平。」

頓了頓,他接著補充道:「在掌握了足夠的證據之後,我們可以通過當地媒體公開發表一份聲明,來告知當地民眾,這個培訓機構老師的學歷是偽造的,起碼讓他們這騙人的買賣做不下去,這樣也能避免我們學校的聲譽受到他們的影響。」

眾人聽到這里,紛紛表示贊同。

胡秉文又說:「如果我們這件事情辦的漂亮,那我們到時候把素材拿回來,還可以請咱們中海的媒體再報道一下,通過他們,把這件事的影響力擴散出去,這樣一方面能給全國的培訓機構一個警醒,一方面也能體現我們中海外負責任的態度,一舉兩得。」

校長聽完,面帶欣喜的說:「還是胡老您有辦法!就按您說的辦!」

說罷,立刻做出決定:「由教務處的李處長牽頭,挑選兩個有經驗的工作人員,另外,再從保安隊召集兩個年輕力壯的小伙子陪同,去趟營州實地調查一下。」

說著,他又道:「對了,英語學院再派一個有經驗的老師跟過去,評估一下他們的教學質量究竟如何。」

胡秉文當即說道:「那就我去吧。」

校長忙道:「哎呀胡老,您年紀大了,還是別折騰了,找個年輕老師去一趟就行。」

胡秉文認真的說:「下周一學院就正式開學了,現在年輕點的老師都在積極備課、討論課件,誰都抽不開身,還是我去比較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