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 怎么會這樣?!(2 / 2)

想到這,他便把大部分希望都寄托在了林夏茹的身上。

希望林夏茹能夠不負所望。

……

翌日,周一。

林夏茹並沒有針對阿里的項目,召開任何的評審會。

在她自己的內心深處,早就已經做出了拒絕阿里的決定。

只不過,一方面礙於朋友面子,一方面又覺得吊著他比拒絕他對自己更有利,所以才一直使用拖字訣。

但是現在,她已經拖不下去了。

於是,在中午的時候,她沒等蔡崇新找自己,便主動給他打了個電話。

蔡崇新正在工位上吃午飯,忽然接到林夏茹電話,還以為事情有了好的消息,於是微笑著接通電話。

「林總,是不是有什么好消息?」

林夏茹在高盛做了多年高管,早就習慣了拒絕,也習慣了在最後一步的關鍵時刻轉變態度,這已然成了她的職業素養,也是她能走到今天的關鍵原因之一。

她非常平靜的對蔡崇新說:「崇新,非常抱歉的通知你,關於阿里項目的投資事宜,我們這邊內部的投資委員會有了新的決定,暫時放棄投資這個項目,還請你和馬總見諒。」

蔡崇新整個人如遭雷擊。

「林總,這……這是怎么回事?咱們一直聊的不是挺好的嗎?怎么說放棄就放棄?」

蔡崇新的話,讓整個辦公室里的人為之駭然,馬老板騰地一下站起來,目不轉睛的盯著他。

林夏茹認真的說:「崇新,你也是在投行工作多年的,投行是什么情況你再清楚不過了,80%的項目是拿不到投資的,這其中有很多都是在投資的最後關頭被否決的,你在投行里做投資經理的時候,應該也有過很多次緊急剎車的情況,這完全是正常的工作流程,所以還請你理解。」

蔡崇新知道,林夏茹說的沒錯。

投資就是這樣。

就算是意向有了、框架協議簽了、背景調查做完了,投資也有可能會告吹。

投資是否成功,只以錢是否打入賬上為准。

在打錢的前一秒種放棄投資的事情,也是很常見的。

自己確實沒辦法怪林夏茹。

可是,眼下這個項目,大家都等著這五百萬美元到賬,然後放開手腳、全力以赴,現在忽然說不投了,這個項目接下來該何去何從……

整個辦公室的人,都屏住呼吸看著蔡崇新。

蔡崇新感覺自己後背都被汗水浸濕。

他忍不住問:「林總,不知道可否透露一下具體原因?到底是因為什么放棄投資阿里?」

林夏茹說:「我只能告訴你,阿里項目在我們投資委員會的評級從b掉到了d,更多的細節,請原諒我出於職業要求與職業道德,不能透露更多。」

作為一個投資人,最要緊的職業道德,就是不能把別人投給自己的商業計劃書泄露出去。

這關乎一個投資機構最重要的信譽。

發來商業計劃書、希望謀求投資的創業者,會把自己那些機密的創業方向、方案寫在計劃書內,如果被投資機構泄露出去,對信譽的影響將是災難性的。

無論投資機構決定投資,或者不投資,都決不能泄露別人的商業機密。

蔡崇新的內心深處有些絕望。

這次高盛投資阿里,可不只是高盛一家,而是高盛牽頭,聯合多家投資機構一起投資。

投資這種事情,因為需要多家公司溝通、需要多次面談,甚至多次實地考察,所以在投資圈里,是根本藏不住的。

更何況高盛是行業頂尖的投資機構之一,所有人都在關注。

而高盛自己也會發布財報,向股東報告他們在上一個時間節點內,又投了哪些公司。

所以,高盛如果放棄投資阿里,這件事情一定會在投資圈里人盡皆知。

這樣一來,高盛這么牛的機構放棄投資阿里,其他資本也會對阿里降低評級。

也就是說,阿里接下來如果還想融資,難度會大很多。

掛了電話,蔡崇新滿臉的絕望之色。

馬老板急忙追問:「怎么了?高盛要放棄投資嗎?」

「對。」蔡崇新長嘆一聲,說:「他們內部對我們的評級從b降到了d,一般降到c就已經放棄了,降到d就更沒投資的可能。」

馬老板也慌了,不解的問:「怎么會這樣?!到底是我們的商業計劃書有什么問題,還是他們對我們有什么偏見?或者是行業發生了什么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