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寸土寸金(2 / 2)

90年代,經濟條件好一些的省份,國道一般都雙向四車道了,但是經濟差一些的省份就算是兩千年以後,也還是雙向雙車道,修修補補能湊合開也就那樣了。

城市內的道路,往長久看,主要干道雙向六車道其實也只能算是基本素質,如果一開始沒有做好這方面的規劃,路窄、兩邊的建築緊挨著路,那基本上就沒有拓寬的可能了,因為動遷成本太高。

這樣的城市,最終都面臨著同樣的歸宿,放棄老城區,發展新城區。

所以,很多城市到了二十年以後,都是半新半舊,老城區道路擁擠、樓房矮小破爛,跟90年代比也沒什么太大提升,而新城區道路寬敞、清一色高層住宅,各種商業配套也都更加先進。

究其原因,還是發展規劃不夠長遠導致的。

許逸陽用一個後世人的眼光,在這個時代挑房子,絕大多數的房子都入不了他的眼,中海外周邊這么多樓盤,真正讓他滿意的,也就中海御景這一個。

其他幾個樓盤,有的連地下車庫都沒有,這樣的小區,想想就知道以後會發生什么。

地面的車位數量有限,大量的私家車亂停亂放,甚至很可能經常會搶占業主的產權車位或者租用車位。

就算你上了地鎖,還是會有很多車晚上就橫在你的車前,當你早晨出門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的車被別人的車擋住去路。

稍微有點素質的,還會在車上留個聯系方式,遇到沒素質的,甚至根本不會留電話。

許逸陽還在新聞上見過更操蛋的,停車擋住別人也就算了,挪車電話留一個10086,這種人真的是打死都不冤。

沈永明此時也不由感嘆:「我們那個小區建的時候壓根就沒規劃過車位,樓下全是一排排的煤球房,小區有限的幾輛車都是占道停車,一條路堵上一半,要是再多十輛車,小區就停不下了,哪比得上這種地下車庫,又寬敞又干凈。」

許逸陽笑道:「這底下都是產權車庫,可買可租,一車一位,所以也不會有別人停你車位的情況,更不用每天搶車位。」

說著,許逸陽直接把車停在了沈樂樂的車位上,道:「這個車位就是樂樂的。」

「真好。」孫慧萍感嘆一聲,道:「這樣的話,刮風下雨的開車也不怕下車的時候吹風淋雨了。」

「是。」許逸陽點點頭,說:「地庫最大的好處就是遮風擋雨。」

停好車,許逸陽和沈樂樂帶著兩人進了電梯間。

電梯間也貼著金色的瓷磚,亮亮堂堂、干干凈凈,讓夫婦二人一陣感慨。

沈永明說:「咱倆好歹也是在大城市讀過書的人,怎么來趟中海,感覺自己跟鄉下人進城似的……」

孫慧萍笑著說:「營州跟中海比起來,可不就是鄉下嘛。」

說著,她不由感嘆:「咱們在燕京上學的時候,燕京好像也沒有這么好的小區,這個小區在中海,應該也是拔尖的了!」

大城市在基礎建設上,要領先於小城市至少二十年。

燕京、中海十年前就有高層電梯住宅,但是營州這樣的小城市,有電梯的高層住宅出現要等到兩千零幾年才有,光高層電梯住宅就拉開了二十年的差距,就更不用說地鐵輕軌了。

地鐵輕軌,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都差了二十年,三線城市怕是要差出三四十年去了,到四五線城市,至少得拉開四十年到五十年的差距。

電梯上到十五層,出了電梯,兩夫妻才驚訝的發現,一個單元配備了兩部電梯,可每一層竟然只有三戶。

孫慧萍忍不住說:「三戶用一部電梯就行了吧?還裝兩部,多浪費啊……」

許逸陽笑道:「兩梯三戶是這個小區的基本配置,我買的那套戶型是兩梯兩戶,真正的豪華戶型還有兩梯一戶的,其中有一部電梯專門給保姆用。」

「嚯!」沈永明驚訝的說:「還有這么豪華的戶型?專門給保姆配一部電梯?」

許逸陽笑道:「這個我也是在電視上看到的,中海有沒有我還真不清楚,不過這種戶型一般都是幾百平米的那種,而且戶主的起居部分,和保姆的起居部分是分開的。」

沈永明感嘆:「那可真是有錢人的世界了。」

說話間,四人便已經來到沈樂樂的房子門口。

沈樂樂這時也已經掏出鑰匙,打開了自己那套房子的房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