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專訪(2 / 2)

中海衛視想找煽情的切入點,而央視更希望從主觀意識做切入。

比如,他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為什么要在自己的網吧里,配置這么多的消防器材。

許逸陽顯示認真解釋了自己防患於未然的動機,同時,也第一次在鏡頭前,用調侃的語氣說出了「火力不足恐懼症」這個詞匯。

央視記者對這個詞匯特別感興趣,笑著說:「你應該也是個軍事迷吧?」

許逸陽微微一笑,輕輕點了點頭。

記者也還他一個我懂你的微笑。

了解我國軍隊發展歷史的,其實就算不知道這個詞,也知道這個情況。

早些年我們相對落後,在戰爭中吃盡了火力不足的虧,尤其是當初在半島打的那場戰爭,可謂艱苦卓絕。

後來,我軍痛定思痛,不斷加強火力配備,甚至超規格配備火力,就是因為早些年火力不足的虧吃得太多了。

再後來,等西南戰事的時候,我軍曾在輪戰的炮火覆蓋中,把炮筒都打紅了。

再再後來,各種單兵火箭筒多不勝數,一搞演習,單兵扛火箭筒的,比扛槍的還要多,問原因就戲稱為火力不足恐懼症。

隨後,記者又問:「許逸陽同學,能說說你為什么要搞自助消防站這個公益項目嗎?」

許逸陽說:「這次事情之後,我們幾個發現,普通市民在遭遇火災之後,除了自救和等待消防官兵這兩個選擇之外,幾乎沒有別的選擇,因為消防器材的缺乏,別人也很難救得了他,這次之所以能把火滅了,是因為有新世紀網吧四十多瓶消防器材擺在那,下次呢?下次可能就沒有這么好的運氣了。」

說著,許逸陽又道:「所以我覺得,應該在自救,和等待消防官兵救援的中間,加一個過渡性的選擇,就是讓別人能夠到自助消防站,用那里的消防設備去救別人,就像我這次救人一樣。」

微微一頓,許逸陽繼續說:「我來中海之後,發現中海的老弄堂很多,有大量居住十分密集、違建現象十分普遍的棚戶區,有不少一家人的居住面積也不過十幾平米左右,這樣的地方,火災隱患氣勢是一個非常大的威脅。」

中海老弄堂里的房子條件確實很艱苦,不但人多擁擠,而且很多甚至根本沒有衛生間。

一直到21世紀,還有老房子里的住戶在排隊用公共廁所,或者家里用手提馬桶。

央視這位記者派遣到中海已經好幾年,對中海的情況非常了解,聽到許逸陽這么說,也贊許的連連點頭。

居住在這里的,相當一部分是經濟條件沒那么好的住戶,強制要求他們在家中常備防火設備是不可能的,就算是2020年,也沒聽說居民必須在家中配備防火器材。

所以,許逸陽覺得,如果自己真把自助消防站做起來,一定有人可以從中受益、一定有人可以因為自助消防站,免於身體受傷、免於財產損失,甚至免於死亡。

只要有人能夠受益,那這件事就值得做!

央視記者也覺得許逸陽這個想法非常實用,而且非常值得大力推廣。

於是,他接著問:「從你個人來看,你覺得大部分人在日常防火的概念里,都會犯哪些錯誤或者有哪些疏忽?」

許逸陽說:「缺乏防范意識是第一,沒有消防設備是第二,沒有經過相關培訓是第三,過分自信是第四。」

說著,許逸陽認真解釋道:「其實我覺得,很多時候,發生在居民區里的火災,都是從很小的規模開始、然後逐漸蔓延起來的,這個蔓延的過程非常關鍵,如果及時撲滅就能避免,但如果方法不得當,很有可能最終會釀成大禍。」

「一場最終導致多人傷亡的大火,火勢也是一點點蔓延起來的,在著火前期的二十分鍾內,只需要一瓶滅火器就能解決,但恰恰就是因為沒有一瓶滅火器,才讓火勢從小變大,最終一發而不可收拾。」

「火災發生的那一刻,很多人還會犯下同樣一個錯誤,就是主觀的認為自己可以搞定,所以他們第一時間往往會手忙腳亂的嘗試自己滅火,但忽略了要及時撥打119,等火勢真正不可控的時候,再打119,很可能已經錯過了撲救以及逃生的最佳機會,這也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

「所以,我覺得如果有了自助消防站,再搭配一定的宣傳科普,先教會市民防火,然後教會市民在發現火勢,第一時間報警,第二時間逃生,第三時間再取滅火器進行控制,一場大火也許就可以避免。」

記者非常贊同的連連點頭,說:「你的消防意識確實非常好,甚至可以說是我見過的、非專業領域的人里面最好的一個,我相信你剛才的這段話,對電視機前的觀眾朋友們也會有很大的啟發,比如,盡可能自備一些消防器材、火災發生後第一時間先撥打報警電話,然後再試著滅火,而不是光想著滅火,卻忘了打電話報警,希望電視機前的觀眾能夠牢記這些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