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甬商關注(1 / 2)

.

說聲抱歉。最近家里事情太多,心情和思路受到了影響,連寫作時間也不能夠保證。幸好是免費章節,還算有點心理安慰。嗯,等事情都處理完了,才能專心寫作,還請大家多多體諒。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戰爭之後,外資銀行數量日增,尤其是清政府向外資銀行大量借款後,外資銀行完全控制了中國的金融市場。起初,外資銀行主要辦理外商匯兌,與中國原有的金融機構並沒有聯系,但1860年之後,它們把低利率從社會上吸收來的存款借給錢庄。通過控制貸款等手段,分別於1872年、1878年、1897年造成三次金融風波,擠垮了無數的商行票號。

經此打擊,中國商界的有識之士深深感到外商操縱金融,對自己事業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因此需要有自己的金融機構作後盾。但鑒於外國銀行組織完備,可自己建銀行卻是無成規可循,以錢庄的老式運營手段與列強的近現代銀行競爭,劣勢明顯,所以,一直未有大的動作。

恰逢此時,陳文強提出了合資開辦大銀行,並將去南洋籌集資金招募人才。消息傳開,上海灘的巨商大賈特別關注,特別是甬商、蘇商集團,都派出代表,提前與陳文強洽談,表示了參股的意向。

當時在中國廣袤的大地上,中國新式銀行,包括中外合辦、「官辦」銀行,僅誕生了華俄、中國通商、中國華商、大清等數家銀行。如果陳文強所倡議的這家銀行能夠順利開辦,則將是中國第一家華資商業銀行,且將是不同於舊式錢庄運營方式的新式銀行。

於是,在陳文強行前的兩天里,便是應酬不斷。現在,他正身處虞洽卿、吳傳基、李厚垣、方舜年、嚴義彬等甬商舉辦的酒會之中。

上海與寧波交通便利,自清中葉以來,旅滬甬商一直是活躍於上海的一個頗具實力的商人群體。19世紀後半葉後,寧波幫的實力已遍及上海近代工礦航運及公用事業,也就急需獲得金融業的支持。此前,虞洽卿曾組織上海工商業人士赴日考察,對用資本主義經營方式經營企業產生了深刻的印象,有了開辦銀行的想法。

所以,陳文強要開辦合資商業銀行的消息一出來,虞洽卿所代表的甬商集團是最為積極、最為支持的。

西方的模式或許是為了讓陳文強這個假海歸更舒適,所以采用了與西餐會、酒會類似的模式。只是在陳文強眼中看來,其中的長袍馬褂、辮子小帽著實有些不倫不類,所謂的名媛淑女也不過如此。他倒是更願意坐在一旁,饒有興趣地欣賞著這奇異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