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滇西南新布置(1 / 2)

.

天要亮了,勤勞的農人,已經起身整理工具,准備上山下地了。.日夜忙碌的女人們,眨著微微紅的眼睛,打著倦困的哈欠,開始拾掇鍋灶做飯了。一會兒,從煙囪冒出藍色的輕煙,和灰茫茫的薄霧混在一起,象是給蘇醒了的村庄蓋上一層薄紗。西面的塊塊小雲朵,在人們還看不到旭日的時候,它們就被朝霞烘得艷紅,宛如一縷縷點綴在白玉上的彩翡。

站在來鳳山上眺望騰沖古城,秋j漸漸露出笑意。恬靜而安寧,在這偏遠之地,竟讓人產生這樣的感覺。而且來鳳山是座火山,溫泉是其固有的特點,洗過之後精神為之一振,身心為之一輕。

奇怪的是,她有些浮想聯翩,很多有些談忘的事情又出現在腦海,感到親切,也有種疏離。她想起了在日本加入洪門,也回憶了對這個社團的幻想的日益破滅。

有人高喊一聲:「前途無礙」,她便給劉、關、張敬香,信誓旦旦地要屬守幫規戒條,然後一刀斬下雄雞的頭,把它的血和自己手指刺出的血混在一起。歃血為盟後,她看到了一些寶物:殺滿人的刀;能剪開壓在中國上空的黑雲的裁雲剪;能書寫正義之法的毛筆

但目前現實,以及她的親身經歷,使她確信這樣的團體的革命是不會成功的。她逐漸相信,那不是什么革命啟萌,而是愚昧;不是什么精神力量,而是一些迷信活動。

是的,她看到了很多打著「高尚偉大」旗號的江湖會黨,但他們卻常常欺壓那些他們宣稱要拯救的平民百姓。他們成群結伙,提刀拿槍,恐嚇鄉民。老百姓對他們又恨又怕,對他們要伸張的正義嗤之以鼻。

當然,秋j也承認百姓的軟弱,查願意革命,不畏生死的百姓。還能稱其為百姓嗎而且,就算現在中國的大多數人還是老百姓,革命就要依靠那些江湖豪客嗎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秋j已經確認了這一點,她相信。只有紀律嚴明、有理想、有熱血、有宗旨、有領導的革命軍,才是革命成功的希望所在。而且,這種希望在越來越大,越來越接近成功。

騰沖、龍陵等縣相繼被革命軍輕取,隔怒江而窺保山。滇西軍區基本上完成了展開計劃。地盤的拓展,光復區人口的增加,終於使滇西軍區能夠開展政務工作,也使滇西部隊差不多能夠保證糧食的自給自足。

這就是根據地,有了直觀的所見,秋j才真正了解其中的重要意義。不穩固占領並經營,流寇似的武裝怎么能夠得到百姓的支持,怎么能讓他們甘心情願地交稅納糧軍隊呢,也因為有了根據地而可以休整、訓練,傷員也有安心養傷的環境。

一陣銀鈴似的笑聲打斷了秋j的思緒。兩個救護隊的女兵從山路上轉了過來,帶著清新純真的氣息來到了她身旁。

「秋姐,那溫泉泡起來真舒服,我差點都睡著了。」一個女兵的兩腮紅撲撲的,象是抹了胭脂,頭也還是濕的,晶瑩的水滴在陽光照射下閃射著光芒,仿佛滿頭的珠翠。

「以後能經常來吧」另一個女兵笑著詢問道:「憑部隊的實力,清軍還能打過來嗎」

「清軍不來,咱們也要打出去的。」秋j取下毛巾。給女兵擦著頭,笑著說道:「如果醫院設在這里,你們倒是可以留下,不必隨軍行動了。」

「那可不好。」圓臉女兵搖頭。「還是跟著部隊去光復更多的地方,直到推翻滿清更讓人激動。」

「是啊,從南洋回到國內,就是要參加並見證這轟轟烈烈的革命事業,呆在後方可不是人家的本意。」另一個女兵附和道。

「那你們就帶好新招來的醫護員,那些少數民族的女子。我看倒也不乏心靈手巧之人。」秋j在這兩個女兵的陪伴下,慢步向山下走去,邊走邊說道:「部隊擴充得太快,醫護人員與之則不成比例。所以,以後在根據地不僅要建臨時軍校,還要建醫護學校,多培養醫護員。而從心理上看,女醫護是比較合適的。」

「這倒是真的。」圓臉女兵連連點頭,「男人嘛,粗手笨腳的就不用說了。那些傷員呢,在女醫護面前也得要面子,裝男子漢,忍著痛不敢大聲叫呢」

「總部也會支援些醫護人員吧」瓜子臉的女兵停頓了一下,說道:「嗯,有困難要自己想辦法解決,總部遠離千里,也不是很方便。不過,咱們復興會真有能人哪,那個青嵩榨汁確實能治瘧疾。要是能提煉出來,變成葯片或注射針劑就更好了。」

「總部已經是竭盡全力了。」秋j輕輕嘆了口氣,「你們算過沒有,就咱們滇西軍區的部隊,每天的伙食費就需要多少總部不僅提供了武器彈葯、餉糧物冷風,還有氯喹等葯品,現在又挖掘出青嵩榨汁這個葯方,實在是不容易啊」

「要說革命黨,肯定是咱們復興會實力最強,人才最多。」圓臉女生頗為自豪地挺了挺胸,「秋姐,你肯定見過咱們復興會中的大人物吧宋先生、陳先生、吳先生他們長得都是什么樣子年紀大不大」

「我也只見過陳先生。」秋j笑著說道:「胡子拉碴的,倒也沒什么特別。宋先生呢,報紙上有登載,很沉穩、淵博的樣子。」

「宋先生是大革命家,是領袖;吳先生是軍事家,運籌帷幄;陳先生應該是比較全面,長袖善舞。」圓臉女兵依著自己的印象做出定論,「反正吧,他們都是很厲害的人物。可要想識廬山真面目,我覺得恐怕要等到革命成功以後了。」

「這也只是估計猜想,我覺得不必等到革命成功,只要革命軍打出個局面,核心領導就會前來坐鎮。」瓜子臉女生同樣也是在想象,但也有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