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威脅、末落之勢難挽(1 / 2)

.

<dv ss="k"></dv><dv ss="d250f"><sr>ds_d_x();</sr></dv>

<dv ss="k2"></dv><dv ss="d250r"><sr>ds_d2_x();</sr></dv>而戰事陷入對峙膠著,對袁世凱是極為不利的。首先是彈葯物資的供給,軍餉的籌措,北方的經濟實力和工業實業弱於南方,支撐不了太長時間;其次是東北這把懸著的劍,等到陳文強徹底穩定東北,便可揮師南下,直取京師;最後則是隆裕太後等滿族親貴態度的轉變,端方拿著太後諭旨四下聯絡,正組織反袁聯盟,錫良、增祺被重用,東北滿人得到善待,無疑更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

禁衛軍,在京師似乎有死灰復燃的跡象。曹琨這個鎮萬不敢動,袁世凱手中可用的兵顯得捉襟見肘。

而這種疲弊之勢,很多外人都看得清楚明白。因為,袁世凱或者說是北洋系的財政支柱交通銀行要倒了。

交通銀行創立時,正值清末年間,歷史變革的前夜,資本主義生產力的萌芽出現在這個古老的封建國家,並在外國租界最多的上海快速發展。順應這一經濟發展的需要,由洋務派重臣清朝郵傳部大臣上奏朝廷並經慈禧太後批准的一家官商合辦的銀行。

交通銀行於一九零八年正式成立。在這家官商合辦銀行中,官股占四成,商股占六成,總資本為一千萬兩白銀。它從創建伊始就以股份有限公司性質的商業銀行身份出現,經營模式可謂先進。

在當時,交通銀行是我國早期的大型銀行之一,也是中國早期的發鈔行之一。它在創建初期定位於為經營輪、路、電、郵四政往來服務的專業銀行,所以取名為交通銀行。

但交通銀行生不逢時,剛剛建立一年之久,便趕上了革命大爆發。論時間,論規模,論網,它都不及合資銀行。發行的鈔票雖然也為官方認可,但時間尚短,只在北方數省得以流通。

而和談中止後。陳文強立刻發動了蓄謀已久的經濟攻勢。散布謠言,使民眾恐慌;端方又在滿人王公中聯絡說服,前往交通銀行提取現銀者越來越多,終於出現了擠兌風潮。

有關交通銀行資金困難、濫發貨幣以充軍費的謠言四起。猶如一把野火燒遍整個市場。驚恐萬狀的存戶開始大量提取存款,擠提風潮迅速蔓延。以致京津的銀行前的交通嚴重堵塞,不得不召警察前來維持秩序。甚至在銀行營業時間結束以後,排隊提款的人龍也拒絕散去。

恐慌在持續擠提風潮蔓延到其他省份,。由於擔心局勢正在失控,交通銀行兩次發表聲明,對外僻謠。除了強調銀行有充足資金外,還請求袁氏的支持。

但民眾的恐慌已經無法抑制,擠提風潮只平息了數天。期間,部分大客戶陸續悄悄地取消賬戶。然後,擠提風潮再起。

交通銀行無力應付,在一天之內便失去近千萬元存款,三天之後不能不暫停營業。如果再沒有轉機,按照這樣繼續下去。銀行便無法償還債項,甚至到了破產的邊緣。

財政經濟如此惡劣,袁世凱想借外債也遭到了婉言拒絕。戰爭形勢不明,北洋軍並不如預期般取得大勝。在滿清尚未推翻時,臨時政府便早已有約在先,戰爭期間滿清政府所借外債、所簽協議一概不予承認。與北洋軍開戰,臨時政府又重新強調了一遍。這使列強都不敢輕易行動,以免借出的錢打了水漂。

難啊,真難啊!袁世凱撫著額頭,緊皺著眉。現在除非在戰場上取得大勝。否則用不了多長時間,北洋軍自己就會因彈葯缺乏、軍餉無著而自敗。

日本倒是表示了援助的願望,但條件很苛刻。而且,袁世凱不敢輕易答應。因為一旦走漏消息。恐怕就是身敗名裂的下場,臨時政府和陳文強的手段,老袁確實是心有余悸的。甚至於遠在奉天被絞死的於沖之,以及沒收家產,家眷流放的嚴懲,他都以為是針對他和北洋集團的警告。

相比較之下。臨時政府卻似乎是游刃有余,各項建設項目不斷被公布。光鐵路便有浙贛鐵路、津浦鐵路、滇桂鐵路、粵桂鐵路、荊安(荊州到西安)鐵路等開始進行籌劃、勘測,吸引了很多外資的關注。

工廠企業更是如雨後春筍,在優惠政策的扶持下,在裁撤厘卡的便利下,國內的工商實業家、海外的華僑紛紛建新廠或擴大經營規模,其中尤以遠離戰區且靠近沿海的廣東、廣西最受歡迎,其次則是湘、鄂兩省,因為有鐵路運輸,又值災荒,用人成本低廉,也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而通過支持革命獲得臨時政府官方認定的目前唯一的貨幣發行者合資銀行,終於一統南方,並在山東、東北等光復區得到了流通,實力已經遠超同儕,成為中國資本最雄厚、網最多、影響最大的銀行。

如果我有這樣一家銀行,也能立於不敗之地。每想到此,袁世凱便不由得發出陣陣慨嘆。而臨時政府,或者是陳文強所采取的全方位的進攻,更讓袁世凱感到難以應付。

不僅僅是軍事上的打擊,還有政治上的宣傳、抨擊,經濟上的破壞、搗亂。充分發揮媒體的力量,造謠生事、誇大其辭、丑化誣篾原來還被眾人看好的袁世凱,現在卻成了腐朽、****的代表,北洋集團的文官武將,也一個個被扒得底兒掉,貪污、好色、殘暴、卑鄙什么叫一條臭魚腥一鍋湯,袁世凱現在才有了最切身的感受。

其實,他身上的污水又少到哪去呢,多少宅子,多少妻妾子女,甚至連他的家眷中有近半吸鴉*片,每日要消耗多少,都被捅到了報上。按報上算的袁世凱的俸祿,說他不貪腐,誰信啊?

此一時,彼一時。如果在晚清,袁世凱的貪腐算什么呢?可現在臨時政府高喊著民國,高喊著民主,高喊著廉潔反腐,處處站在道義的高,可就把袁世凱擔任大總統的資格逐漸剝除,還把袁世凱在眾人心中的形象一地扭轉。

再者。革命黨和立憲派分贓分得公道,在形勢有利,北洋軍的威名遭到打擊時,更瞪大了眼睛要在北方數省多得官職。也就不希望北洋集團再來分一杯羹。甚至袁世凱還聽到了傳言,大總統歸革命黨,副總統或國會議長,則是立憲派要盡力爭取的。連人選都有名有姓,不是梁啟超。便是張謇。

無疑,立憲派態度的轉變,對袁世凱又是一個沉重打擊。他原以為自己也應該是立憲派,至少與國內立憲派保持著良好關系,但現在卻是越來越孤立。而革命黨和立憲派能夠合作良好,袁世凱認為其中的關鍵人物還是陳文強,有這個既是革命黨首腦,又是立憲派中堅的家伙在中間聯絡、潤滑,肯定對消除兩派的隔閡起到了重要作用。

連老朋友朱爾典都勸自己要明智,言外之意是很明確的。英、美、德正在展開新一輪的資本輸出。誰都不想落於人後,或者是被臨時政府所厭棄。而南方,正是列強資本輸出的重要地區。在北方,則要受到戰爭環境的影響,或者是日俄的掣肘,比較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