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二十年一個循環(1 / 2)

完美人生 刀一耕 1720 字 2021-01-13

2000年1月18日。

順天府柯達劇場外,長長的紅毯一溜兒鋪過去,足足九十九米,記者拍照區長槍短p架得密密麻麻,觀眾區則雲集了少說j千名自發來看明星的影迷。

下午三點半,走紅毯正式開始。

比之西方國家而言,國內的娛樂行業起步較晚,最初學習過一段西方國家的經驗,從電視台、電影到音樂唱p,莫不如是。

但後來,在八十年代初期和中期,國內又經歷了一波反思,開始排斥西方的東西,進行了一場所謂的「文藝界去歐美化」改革。

這一場改革的影響力極為深遠,在音樂來講,它使得國內音樂開始由原本的純民族x的戲劇風和甜歌等類別,與歐美舶來品,其實就是大量借鑒和模仿西方音樂的作品所形成的兩極分化與對抗,轉向探索華夏民族自身的文化。

民歌、民謠、鄉謠等擁有著濃郁華夏風格的音樂,就是在這一時期開始蓬b發展,並在此後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在歌壇獨領風s,也造就了一大批諸如劉明亮、甄貞這樣的頂級歌星。

在影視市場而言,也是在那一時期,國內也開始極力擺脫對歐美作品的簡陋模仿,開始探索自己的民族風格,並產生了相當多的一批精品和卓越的流派,真正奠定了國內影視發展的雄厚根基。

電視劇方面,從當年的水滸傳,到後來的奇俠張三豐,再到之後的馮玉民執導的西游記,再加上當年相當多一批的歷史大戲和充滿鄉土風味的農村故事p,使得國內電視劇行業徹底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而在電影方面,最具代表x的就是以秦渭和杜維運這兩位大導演為首的一批人的脫穎而出,那一批導演,以各自獨特的風格,先後在國內和國際形成巨大的影響力,一方面使得國內電影行業開始贏得國際聲譽,另一方面,也的確是為國內電影市場的發展,奠定了根基。

當然,代價就是有那么一批老派風格的導演,在這一時期開始逐漸被秦渭等人取代,他們或被迫轉型,去探索新的道路,以迎合這場改革,和改革背後國內民眾審美情q的逐漸轉移,或者就是直接被淘汰,只能逐漸轉向幕後。

而在秦渭和杜維運等人崛起之後,緊接著就是趙美成的都市生活喜劇,在大銀幕上大放光彩,而與他不差前後的,又是劉承章的崛起,趙美成的電影里,慢慢的都是北方的地域文化,而劉承章則是典型的南派風格,細膩華美,卻又有些劍走偏鋒。自此起,國內電影市場,百花齊放。

由此所帶來的,則是整個電影市場二十年的高速增長。

一直到1997年,國內電影票房達到了驚人的80多億華元,折合美元合計40億,成為當年整個世界上僅次於美國和日本的第三大單一票房市場。

時至今日,這一場改革的威力,已經達到巔峰,但巔峰之後,卻顯得有些後繼乏力了。於是,先是電影市場,現在又輪到了音樂唱p市場,紛紛開始出現大幅度的衰退,甚至是崩潰。

而且,這還並不只是單純地t現在電影市場在98年的突然大衰退,也不單純只是唱p市場在99年終於出現了負增長上,最主要的是,原本的「非主流」通過改革,獲得了「主流」的地位,符合了當時人們的審美需求和娛樂需求,但時至今日,當初一躍成為「主流」的那幫人,和他們所倡導的藝術,已經又一次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了。

飛速發展的國民經濟,日益提高的國民收入,以及越來越開闊的眼界,都使得國內民眾的審美情q和需求,再一次提高到了另外一個維度上。

比如很具有代表x的就是,一向都極為尊重觀眾呼聲的長城獎,從1996年開始,歷史上第一次在國內的頒獎活動中加入了走紅毯的環節

毫無疑問,這是跟歐美國家學的,具t來說,基本上就是照抄的奧斯卡

但是,老百姓還真就是喜歡看這個

所以,看到長城獎的走紅毯搞得風生水起,據說這兩年像華表獎啊飛天獎什么的,也都在考慮改制,至少是也要把走紅毯這個環節加入進來

簡單來說就是,經過了近二十年的「去歐美化」,當國內的文化娛樂初具根基,對民族自身文化的需求也已然明了的時候,當民眾睜眼去看世界,卻又覺得國外的東西都「很有意思」了。

來到這個時空以來,這是李謙第一次走紅毯。

此前泰坦尼克號的首映典禮,他沒有參加,金球獎現在沒有紅地毯。

不過他是個男人,即便是需要正裝出席,但畢竟沒有太多需要收拾的,而白玉京和何潤卿作為nv人,要走這樣的紅地毯,卻真的是從吃過早飯就開始折騰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