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名動人心(1 / 2)

興漢室 武陵年少時 1092 字 2021-01-14

「名以出信,信以守器,器以至禮,禮以行義,義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節也。」左傳鞌之戰

荀攸忽然稽首說道:「上古賢君明王,未有如陛下優待臣工之厚若此議能曉諭天下,士民將無不荷恩戴德,以效死命」

賈詡雖是慢了一步,見荀攸說在前面,自己倒也不急著說話了,只緩緩點頭。

配享廟庭、繪圖麟閣對所有臣子來說都是一件百里無一害的事情,也是他們成就身後名的最高榮耀,故而沒有一個人會傻的反對這件事。皇帝聽著在座眾人一一奉承贊同的話語,心里暗自得意,一個臣子,要有什么樣的功勛才算是能繪圖台閣要有什么樣的偉業才算是能配享廟庭

只要判斷這一切的標准掌握在皇帝手上,在不失公允的前提下,皇帝就能以名作餌,誘使天下俊才熙攘而至,為漢室的再興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這是獨屬於皇帝個人的權力,旁人無從效仿,其作用幾乎不亞於科舉收士人之心。他含笑著點頭說道:「爾等任職以來,兢兢業業,心存忠謹之念、從無逾制之言,堪為臣子楷模。如今天下亟待中興,倘大業克成,爾等即便入台也不是難事,願勉之勵之。」

他這番話說的語重心長,傅巽感動之余,忽然想到皇帝適才說的是入台,而不是入閣。照皇帝先前所言,輔佐皇帝治國有功的臣子只是入閣,而參與開國的臣子才是入台。難不成皇帝還有想做自太祖高皇帝、世祖光武皇帝以下,漢室的第三個祖

傅巽本來也只是保守的認為皇帝最多是有個宗的廟號,從沒想過會另立宗祧。

不過這么想想也是,如今天下板盪,正如新莽末年,皇帝若是能再興漢室、開辟盛世,憑其功業,像光武皇帝一樣另行稱祖也不是說不過去。

傅巽博學多聞,是個心思縝密的人,他愈想愈覺得自己摸到了皇帝的野心,反觀一旁的賈詡、荀攸都是一副不以為奇的模樣,更是以為如此。他心里烘得一熱,又是激動又是擔憂,激動的是自己或許能在皇帝身邊見到漢室煥然一新、一派太平盛世的到來;擔憂的卻是怕自己德才不足,不能在死後繪圖台閣、甚至是配享廟庭。

他手心已冒出一陣熱汗,順著皇帝的話語稽首說道:「陛下爰降聖恩,敬愛功臣,其寄尤重。臣等仰承規誨,豈能不效牛馬之勞,不敢有負睿鑒。願陛下天威早日克復四海,使百姓重沐清化之世,臣能得見漢室重興,死亦無憾。」

皇帝看了傅巽一眼,笑道:「我去年在柏梁台上,就對司徒等人說過一番話,今日也原樣在對爾等說一遍;治水之功,豈能獨歸夏禹當與爾等同心協力,才能克定天下,復興祖業。」

說完皇帝便擺手讓傅巽起身歸位,復又對賈詡等人正色說道:「歷來為國立功、捐軀、赴難者何其多也不說臣工,單說吏民將士便有數萬之眾,往往都是籍籍無名、史不載傳,誠然可嘆。以往之名尚不得而知,但即今日起,凡我軍兵有死於戰者,皆記功刻名於碑,立於上林,其中另建武廟,使歷代名將享於斯。以時祭之,願其有靈,能繼續佑我漢家天下。」

賈詡略有訝然的看向皇帝,見他誠摯懇切的神情,抬聲說道:「陛下降恩至此,三軍將士必無不感激效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