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章 量定准繩(1 / 2)

興漢室 武陵年少時 1133 字 2021-01-14

「若夫道揆,天子三公之事」【陳了翁始末】

未央宮,清涼殿。

一聲高宣過後,皇帝立起,依禮法目送公卿,看著董承離去後,他並未急著坐下,卻是悠然的看著殿外槐樹:「荀君以為,太尉這番話有幾分出自真心?」

荀攸也跟著站立在側,聞言轉身,拱手道:「真心私意,其實並無區別。」

這本來是皇帝與黃琬之間互相默契、各取所需的行為,董承不停的表示要在其中插一只手,皇帝沒什么表示,倒也讓他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不過,依荀攸所言,董承的用心並不單純

「為了一個吳碩,便苦心孤詣若此,我卻是不信的。」皇帝輕吁了口氣,纖長的手指擺弄著衣袖:「且不說吳碩的品性,單說是他的為人,就做不出這等事。」說著,他哂笑一聲,將袖子抖落遮住雙手:「欲蓋彌彰,他以為他瞞得住我?」

「自然是聖明無過於陛下。」荀攸低聲應道,意有所指:「董公這些年大度了不少,記得當初他與黃公、馬公等人關系都不甚融洽又或許,董公本沒有想要瞞住陛下。」

殿內一時靜了靜,喝足了雨水的鳥兒在庭間清脆的叫著,隔著重牙疊宇的殿落,顯得格外悠長。

「尚書令的位置不能閑置太久。」站立著的皇帝終於有所回應,展袖坐回榻上,似是沒有留意到荀攸的話:「既然他有心,如今也沒有別的合適人選,就勞煩荀君去傳詔,讓仆射吳碩接任尚書令,也算是循資敘進了。」

「臣謹諾。」荀攸面色不改,低頭應了下來,微闔的眉目在垂時悄然斂去半分銳芒。

應諾之後,荀攸沒有急著告退,而是仍站在原處,似乎有所恭聽。

「弘農太守高眹有奏疏。」皇帝忽然開口說道,並沖荀攸擺了擺手,指使他坐回榻上:「說是那些沒被捉盡的蝗蟲,成群飛過函谷關,境內幾無孑遺。他已派快馬行文告知前將軍,提醒河南、河內、豫州等地,要事先有所綢繆。想必過些日子,彼等便都會有受災的奏陳上來,不過有關中滅蝗的成例在,彼等殘余的蝗群,應當不會對前將軍等人帶來多少麻煩。」

蝗蟲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流動性強,能在短短數日之內吃光一個地方的農作物,然後一夜之間飛到數十里之外,搜捕的人往往疲於奔波,很難將其一網打盡。這次關中上下一心,又有捕蝗使親臨指導百姓的滅蝗工作,許多蝗蟲除了被捕殺的,大都往東飛去它們本也是從涼州一帶飛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