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3章 林晧然的謀算(1 / 2)

寒門禍害 余人 1191 字 2021-01-14

雖千萬人吾往矣!

這話出自《孟子·公孫丑上》,公孫丑問孟子道:夫子加齊之卿相,得行道焉,雖由此霸王,不異矣。如此則動心否乎?

當下引用這個典故,無疑是再適當不過。

鹽政既得利群體不再是那幫沒有任何根基的商人,這里既有皇室宗親,亦有地方的名望家族,還有當朝的重要官員等等。

若不是吳山為官清廉,那他亦能夠分得一杯羹,他完全可以通過弟弟吳華壽搗賣鹽引攫取利潤,從而成為鹽政的得利者之一。

這些或擺在台上,或隱在台下的人員,已然成為當前鹽政的得利群體。縱使是知道朝廷財政窘迫,縱使是知道鹽引定價過低,但他們仍然不願意多拿出一分一毫。

若是吳山公然揭露鹽政收入過低,反對徐階恢復兩淮的舊制,那制止他的人確確實實有千萬人之多,會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

吳山是嘉靖十四年的探花郎,進入官場已經二十多載,出任尚書已經有了六個年頭,如何看不到這里面的巨大阻力。

他的臉色很是平靜,輕捋著花白的胡須,認真地望著林晧然道:「如果我真這樣做了,你恐怕亦要受到牽連,甚至會被我所累,終生無法指染輔的位置!」

二人既是師生關系,又是翁婿關系,一旦吳山表達反對鹽政的政治立場,那么林晧然會被一起綁在這一輛戰車上。

若是他們在這一次斗爭中失敗的話,那林晧然必定會受到徐階為的保守派所打壓,其處境會比普通的斗爭失敗要艱難百倍。

站隊有對與錯,但若是立場不同,那不是東風壓西風便是西風壓東風。

「*******,*******!」林晧然的腦海當即閃過了林則徐的一句名言,當即裝著大義凜然地回應道。

這話自然是應付吳山的,林晧然從來都不是舍生取義的官員。之所以如此選擇,一則這是當下「拯救」吳山最好的方法,二則他實質還是為了他自身著想。

他今年二十一周歲,嘉靖三十七年的進士,進入官場不過四年多。雖然他已經身居正三品的順天府尹,但年齡和資歷都成為了一道枷鎖,根本無法跟年齡和資歷雄厚的李春芳和高拱等人相比。

林晧然若想要走到李春芳和高拱等人的前面,想要在他們前面入閣拜相,那他不能老老實實地排隊,需要另辟蹊徑才行。

這引改革派和保守派的爭端,無疑有利於他上位。

兩方政見之爭拼得火熱,那他這位改革派的代表便不會被過多地質疑年輕和資歷,而是將焦點放在誰改變大明的窘境,並將大明帶向盛世。

如果皇上想要重用改革派,林晧然別說是在入閣拜相,甚至還有機會爭一爭輔的寶座。

正是如此,不管是為了保住吳山,還是為了他個人的前程和政治投機,他都需要帖上改革派的標簽,跟著徐階斗上一斗。

當然,這些事情他只會埋藏在心底。當下他是一個憂國憂民的改革派代表,是要幫忙吳山擺脫當下的麻煩,並勸說吳山站出來推動鹽政改革和江浙開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