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海軍與海盜(一)(1 / 2)

過完元旦,就已經是1636年了。

鎮海堡造船廠內兩個巨大的船塢上,兩艘大型運輸船正在同時開工建造。這是屬於交通部下轄的南海運輸公司新近訂購的兩艘船,兩艘船滿載排水量為65o噸,由船廠內新近引進的弗蘭德斯造船工匠提供技術支持,船型為仿荷蘭的笛型船(f露te),特別適用於遠洋運輸。

這種運輸船由於並不用承擔戰斗任務,因此也就沒必要全用昂貴的巴西紅木建造了,很多上層建築用的都是國產松木板,艙壁也沒有戰船那么厚。這樣一來,每條船造價便維持在了5萬元左右的價位上。

鑒於貿易的逐漸繁榮,華夏東岸共和國的物資出口量與日俱增,東岸地區有必要擁有自己的運輸船隊。在這種思想指導下,南海運輸公司便新鮮出爐了。只不過,這家公司目前還僅存在於紙面上,公司連辦公人員都沒幾個,更別說水手與船只了,只能說一切還處於草創之中。

鎮海造船廠在吸收了大魚河造船廠部分技術人員後,在政務院的政策傾斜下,經過近兩年的展,如今已經是一家擁有數百名技師、工匠及學徒的大型造船廠。「八月十日」級戰列艦的次艦——「共同市場」號的建造成功更是證明了這座造船廠的技術實力。

如今依托鎮海造船廠這家骨干企業,鎮海堡地區展出了錨鏈廠、船具廠(生產索具、網繩、帆布等)等國營企業,以及部分諸如木桶作坊、釀酒作坊之類的私人手工作坊式企業。無一例外的是,他們全都是為了造船廠做配套服務的。

在去年年底新的一批明朝移民(6oo人)到來後。政務院將其中一半分配到了這里。剩下一半被分配到了平安鎮。3oo名新移民到來後。鎮海堡的人口直接突破一千,達到了1289人的歷史新高,成為了國內第四座人口突破千人的定居點。

而在11月底,前來東方港的帕斯奎爾家族武裝帆船「蝴蝶」號再次裝運3o多名小孩及近兩百名法國移民抵達後,執委會更是把除了小孩以外的移民全劃撥給了鎮海堡,使得這里的人口幾乎趕上了平安鎮。

這一千多人口中,絕大部分是造船廠的職工,其他諸如錨鏈廠之類的配套廠家及私人小作坊企業的規模都很小。很多工廠及作坊中活躍著的都是女性身影。要不是教育部規定所有未成年人都必須接受強制初等教育,估計這些工廠及作坊都要招募小孩子了,東岸共和國的人口飢渴程度不是一般的深啊。

為了擺脫人口瓶頸的制約,這些工廠想盡了一切辦法。比如船具廠就引進了一台「野蠻人-1」型蒸汽機,與長山鐵礦不同的是,這台蒸汽機是作為動力輸出的,因此帶有曲柄飛輪裝置,用來驅動大型織布機編制密實的船用帆布;而與長山堡相同的是,這台蒸汽機大部分時間也在趴窩,基本不具備實用意義。

這座完全是依托工業展起來的定居點如今更是成為了華夏東岸共和國海軍第一艦隊的母港。第一艦隊下轄「八月十日」號、「東岸之鷹」號、「小獵犬」號、「海上文學家」號及「紅鱒魚」號五艘戰艦。由於主要駐泊在鎮海堡港口,所以也俗稱北方艦隊;而「共同市場」號戰列艦和武裝運輸船「加利西亞飛魚」號則被編為第二艦隊。母港為東方港,定期在東方港至羅洽以南後世馬爾多納多之間的海域內巡邏,俗稱南方艦隊。

經過連續兩年國家組織的私掠活動,海軍部如今手頭是寬泛了很多,不但人員編制大大擴充,船也是一艘接一艘地往下造。「共同市場」號入役後,這水手及軍官還沒完全填滿呢,海軍部建造第三艘戰列艦「自由貿易」號的計劃書又遞交上去了,好像生怕手里的幾萬塊錢花不完似的。

面對如此不顧現實的計劃,執委會自然是不會讓其通過的。這還不算,在交通部長蕭百浪的攛掇下,執委會還一致決定由交通部和海軍部共同出資十萬元,建造兩艘笛型船用來運輸貨物。挨了一記悶棍的海軍部無奈胳膊扭不過大腿,只能「含恨」同意了這個計劃。當然,交通部也許諾,一旦戰爭爆,南海公司的運輸船隊將被海軍無償征用,算是稍稍緩解了海軍部的怨氣。

1月3日,鎮海堡碼頭。海軍第一艦隊全部、以及帕斯奎爾家族的「蝴蝶」號三桅大帆船在在歡快的《東岸之鷹在前進》歌曲聲中,滿載6oo噸土豆、三萬匹棉布及一批軍火物資,冒著蒙蒙細雨,依次離開泊位,駛進了茫茫的南大西洋。他們將沿著聖維森特——累西腓——加那利群島——波爾多的航線,駛往法蘭西。

貨物交接完畢後,第一艦隊將前往加勒比海,進行一年一度的「狩獵行動」。等到七月份時,他們將返回波爾多,裝運棉布貨款及移民返回國內。

而在第一艦隊遠航北方的時刻,遠在舊大6的英格蘭朴茨茅斯港內,一支規模不小的船隊同樣正在做著遠航前的最後准備。

自從去年在弗吉尼亞地區生了多起「令國王和國家蒙羞」的船只「失蹤」事件後,英國國王查理一世再次重申了1336年由愛德華三世頒的條令,即出海的商船必須在指定的地點集合,達到一定數量後才可以出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