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東印度公司(一)(1 / 2)

自從16o2年成立以來,荷蘭東印度公司已經跨越過4o個年頭了。在這4o年中,公司從一開始僅有六艘船的微小規模,展成了如今每年擁有二十多艘船只往返本土與巴達維亞之間的龐大生意,除此之外,如今公司在亞洲地區還有56艘大船(1641年的數字)和數量更為龐大的中國戎克船,和4o年前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公司的領地在這四十年間也擴展了很多倍,從巴達維亞到班達,從錫蘭到馬拉巴爾海岸,從勃固到福爾摩沙(台灣),從阿巴斯港到穆哈,從圖萊爾到開普敦,公司擁有遍布三大洲的數十個商站、近萬名雇員(包括三千多水手)以及在各個國家或地區深厚的人脈關系。

可以說,經過這幾十年的展,荷蘭東印度公司已經逐漸走上了正軌,並擺脫了成立最初二十年內一直都揮之不去的財政夢魘。在那個草創的年代,荷蘭人一邊做生意,一邊打擊葡萄牙人在遠東的據點和船只,另外還要在各個香料產出島上修建商站並安排士兵駐守。為此,每年花費的金錢是一筆天文數字,以至於最初的十年間承諾給股東們的分紅一直遲遲沒有兌現,即使分紅很多時候也只有少量現金,其余都拿從亞洲運回來的香料抵賬。

為此,各地的商人們相當不滿,尤其是那些澤蘭、代爾夫特、鹿特丹等商部的股東們,他們認為掌握公司實際經營權的阿姆斯特丹商部的商人們貪污挪用了本該兌現給大家的巨額利潤。不過那些能量頗大的阿姆斯特丹商人們最終還是壓下了這種質疑,並且還取得了荷蘭政府的財政援助。然後又連續行了多年的巨額公司債。傾盡全力地投資東印度公司在遠東的戰略布局。

從1623年趕跑英國東印度公司獨霸大部分香料貿易後。荷蘭東印度公司的美好時光終於到來了。他們的利潤總額節節攀升,每年也開始慷慨地給股東們予以大量分紅,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原本鋪天蓋地的對東印度公司的各種指責也在一夜間消失得無影無蹤。

而巴達維亞這座荷蘭人在東印度群島的統治中心,正如東印度公司一樣,擁有著一種蓬勃向上的朝氣。這座始建於1619年、由印度群島委員會總干事讓.皮特埃茨.庫恩從當地人手中奪取的港口在荷蘭人的建設下如今愈繁榮,常住歐洲人及其家屬數量過了五千人,如果算上歐印混血及其後裔的話恐怕得有一兩萬。巴達維亞還是東印度地區最大的港口。附近的昂特拉斯島上還有亞洲最大的修船船塢,每年12月至2月間在此季節返回歐洲的船只有時多達2o艘,絕對是荷蘭人控制下的第一大港。

不過在這種看似一片大好的情況下也不是沒有隱憂。東印度公司如今在爪哇島上正面對著馬打藍王國的威脅;同時在新占領的馬六甲城也和當地的柔佛蘇丹關系開始有些不睦;甚至於在錫蘭島的亭可馬里、加勒堡也必須組建一支巡洋艦隊,以確保公司在這一片海域的絕對控制權;更別提一直和東印度公司處於戰爭狀態的葡萄牙人與西班牙人了。

為了應付這些威脅,東印度公司勢必要增加在亞洲的雇員——尤其是水手和軍人雇員的數量,而這些,可都是要花錢的啊!

安東尼.范.迪門有些憂心地坐在自己的辦公桌前,公司的財務狀況剛剛轉好沒幾年,之前那些鬧騰不休的澤蘭、代爾夫特、鹿特丹等商部的股東們剛剛因為收到大量分紅而消停沒多久,此時如果再度因為安全形勢惡化的原因而截留本應拿出來分紅的商業利潤。那么可想而知這些人又會再度在阿姆斯特丹的東印度館內質疑他這個總督的行為了。

他們完全不明白一勞永逸地解決這些土著勢力的好處,他們也根本不關心控制馬六甲海峽和錫蘭島的重要性。他們只關心自己的利益。想到這里,范.迪門自嘲地笑了笑,他們又不是政客,他們是商人,徹頭徹尾的唯利是圖的商人!商人只關心商業利益,這又有什么錯?國家利益、戰略布局什么的他們才不關心呢,他們只關心什么時候給他們分紅!

范.迪門手撫額頭,將手中的一份報告翻來覆去地仔細看了看。這是他的手下馬丁.蓋利茨松.弗里斯船長剛剛寫給他的報告,弗里斯船長是由他派出去尋找日本沿海傳說中的金銀島的,他已經於前些日子從日本返回了巴達維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