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三章 不能放棄的土地(1 / 2)

1647年8月5日,布蘭卡港內6。

蒙虎從騎了大半天的騾子身上跳了下來,怔怔地看向前方不遠處一片片令人震驚的景色。那里是一片白花花的「沙漠」,「沙漠」中間則是一個巨大的粉紅色湖泊。蒙虎所站的地方較高,因此能夠很清楚地看到這個湖泊的全貌。

那個湖泊的面積不小,看起來有數百平方公里——也許更大。湖泊里的水位不高,水面也很平靜,而且呈一種詭異的粉紅色。湖水顏色深度也不一,有的地方深一些、有的地方則要淺一些,似乎是湖里面一些藻類植物所產生的效果。這些藻類分泌大量b-胡蘿卜素,使得湖水呈現了難得一見的粉紅色。

「這里就是克蘭迪人報告的鹽漠區了,大大小小的鹽湖不計其數。本地的西班牙人也早就現了這個鹽湖,他們稱這個最大的叫做薩利納-格蘭德斯,意為大鹽湖。」王大力拄著一把拐杖深一腳淺一腳地往前走去,一邊走一邊說道。

腳下到處是松軟的鹽粒,也許這里曾經是大鹽湖的范圍,但如今湖水干枯了,大量鹽分被蒸暴露在外。蒙虎深深吸了一口氣,這里的味道很重——特有的鹽漠區的味道。他抓起一把地表的松散結晶鹽看了看,鹽粒較粗糙,而且應當夾雜著很多硫酸鈉之類的玩意。不過這都不是問題,可以利用兩者不同溫度下溶解度不同的原理逐一分離出來,而且這個地方的鹽中氯化鈉含量應當遠過硫酸鈉,就是不知道里面有沒有鉀鹽之類的金貴玩意兒。估計可能性不大。

與濱海地區的鹽沼地不同的是。這里幾乎全是鹽漠。土壤的含鹽量也相當高,四周除了一些低矮的疑似鹼蓬草以外的植物便再無其他物種,動物更是一只也看不見,仿佛成了生命的禁區。

「那邊有一些蘆葦叢,可能鹽鹼化程度不是很高。」王大力不知道什么時候又走回了湖岸邊,只見他指著與大鹽湖相反方向的方向說道。那里似乎有一片沼澤區,沼澤通過一些彎彎曲曲的小溝渠與大鹽湖這邊連接在一起。看得出來,在降水豐沛的季節。這些小溝渠里應當會填滿鹵水,將大鹽湖與那片沼澤區連在一起。但現在是枯水期,鹽湖的水位降低,便與沼澤斷了聯系。

聽到王大力的話後蒙虎便轉眼望去,只見那里果然是一片沼澤區。沼澤區的鹽度應當沒大鹽湖這邊那么高,因為那里的水顏色比較正常,沼澤區內也間或生長著一些植物,依據地勢高低分別是蘆葦、鹼蓬、鹽生車前、鹽角草、互花米草等植物。只是那里依然看不到任何食草動物的影蹤,沼澤內的水面也是死水一潭,不起任何波瀾。岸上偶爾有一些反光強烈的東西。蒙虎知道,那是鹽塊。

在鹽沼、鹽湖以外的廣大區域內。則是鹽漠。這些地區的地面上堆積著不知道多少年地質變遷所形成的結晶鹽,很多都已經結成了硬塊。這時候人們只需要拿鐵鎬將其敲擊下來,然後想辦法切割成標准形狀的鹽塊,就能很方便地運輸出去了。

「這是一個寶庫啊。」蒙虎看著這一片夾雜著綠色、紅色與白色的奇異世界,不由得咧著嘴笑了:「那些克蘭迪人說得沒錯,這里是神靈恩賜的禮物,是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寶藏。聽說阿根廷內6地區的鹽湖、鹽沼相當之多,既有普通的氯化鈉、硫酸鈉,也有大量的鉀鹽、硼酸鹽、鋰鹽,開展鹽化工的條件非常優越。」

「更絕的是這里的溫差較大,降水也不多不少(6oo毫米),非常適合曬鹽。當然了,最初可能根本用不著我們曬鹽,那些鹽漠上大量的鹽塊先切割開采了再說,總而言之,這里要是拿下了,基本上就徹底解決了我們國內所有的工業用鹽及食用鹽,甚至還能大量出口。我們再也不用在國內辛辛苦苦地曬鹽和煮鹽了,那樣效率和成本都太高了。」王大力也興奮地拍著手掌心說道,「這次考察真的讓我大開眼界了,不虛此行。這里是一個無盡的寶庫,同時風景又是這樣的震撼人心,嗯,考察圓滿成功,回去就向政務院寫報告,建議由政務院牽頭組織部分人手來這里設立定居點,以便開采鹽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