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新鮮出爐(1 / 2)

寒門狀元 天子 1856 字 2021-01-18

第二天沈明鈞仍舊沒去王家上工,而是繼續陪老太太找大哥,沈明文離家出走異常堅決,出了城就沒半點兒音訊。

老太太雖然嘴上罵得凶,但心里比誰都擔心,轉念一想覺得兒子可能回鄉下去了,特意派人回桃花村詢問。

沈溪根本就沒管這些事,每天放學便直接去新葯鋪那邊,惠娘直接放下手里的工作,帶著他去尋懂得印刷這一行的人。

根據沈溪所知,明代中葉,由於商業、手工業的繁榮及社會文化的展,民間對書籍的需求量大增,從而促進了印刷業的展,南京、杭州、蘇州以及閩北建陽等地充斥著大量印刷作坊。

此時的雕版印刷技術已經展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木活字、銅活字也得到廣泛應用,同時一種橫平豎直、橫輕豎重、字形方正的字體,廣泛使用於印刷,這就是後世所稱的宋體字。

寧化地處偏僻,精通印書的人極為稀罕,不過既然決定要涉足這一行,那就不能找旁人代印,印刷作坊要請行家里手來操辦,工具也需要現買,主要是活字和油墨,再就是一些簡單的架子,還有便是紙張。這個時代的成品書全部是線裝的,印刷完之後還要安排人排列頁碼進行裝訂。

上次開茶肆,沈溪跟沈明鈞出去,經常需要沈溪出面說和,可這次開印刷作坊,有能言會道的惠娘出面,沈溪就只需要跟在屁股後面當個小跟班就行了。

因為惠娘是寧化葯鋪商會的當家,在城里算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一聽說是「女神醫」出面,就算是不懂行的也都會推薦人過來試試。

惠娘一一見過,最後選了幾個曾在「圖書之府」、「理學名邦」的建陽從事過印刷這一行但因為各種原因返鄉的熟手。

人選好,接下來便是選定作坊的位置和商量購買工具。

前後不過三天,事情就差不多全搞定了,這天把一切處置好惠娘和沈溪回到葯鋪跟周氏一說,周氏大為驚訝,沒料到新生意籌備這么快。

「還是妹妹有本事,要是讓我家那沒良心的出去做這些,十天半個月也未必行。」周氏由衷誇贊道。

「姐姐取笑了,畢竟不需要開有門面的鋪子,租的地方只需要干凈整潔光線好就行了,小作坊嘛,規模暫時不會太大,按照妹妹的意思,先印一些說本出來試著賣,若是好生意好的話,咱再加印。」

沈溪心說還是惠娘會做生意,就算覺得這生意有利可圖,也不會盲目一次投資太多,先印一些看看市場的反應,這樣才好確定需求到底有多大,即便虧損也不會賠太多錢。

之後幾天,沈明鈞都沒回過家,畢竟兄長失蹤,他擔心的同時還要安慰老娘。

李氏因為大兒子丟了,對於接手茶肆的事只得暫時放下,周氏覺得生意已經歸了家里,那她沒道理去管,這一來茶肆那邊便出現無人照料的狀況。

最後韓五爺覺得事情不妥,親自到葯鋪這邊來詢問周氏這個老板娘的意思。

「……我說夫人,您再怎么說也是茶肆的掌櫃,您這么兩手一撩,讓我們這些人怎生是好?這些天鋪子的進項沒人管,客人又多又雜,亂成一團,這可真是難煞老朽了。」

韓五爺滿臉的無奈,就算茶肆他有分成,但終究還是打工的。

以前沈明鈞雖然放權,但每天早起開鋪晚上關門,都是沈明鈞親自來做,每天收錢算賬,加上工錢分紅,沈明鈞也做得有模有樣,現在沈明鈞和周氏不去,什么事都要韓五爺來做,韓五爺把賬算完,又擔心掌櫃這邊懷疑他私下克扣,連自己那份分紅都不敢拿。

下面的伙計雖然每天工錢不少,但以往沈明鈞覺得伙計做得累,總會一些安慰性質的「勤工獎」,這也是沈溪提出來讓伙計做事有動力的方法。

現在沒人做主,韓五爺可不敢隨便錢,宋小城和新來的幾個伙計都頗有微辭。

「韓五爺,不是妾身不想過去,您老也看到了,這葯鋪也忙,我還要帶孩子……要不這樣吧,每天里的進項,您老算好了送過來,我親自再算算,沒問題的話,茶肆就暫時交給五爺您來打理。」

韓五爺一聽這話有些急了,趕緊道:「沈夫人,您不但要難煞我,還要折煞我。我就是個說書的,這茶肆的掌櫃,可是萬萬做不得的。小掌櫃呢?怎不見他,小掌櫃平日里最有主意。」

遇到為難的事情,韓五爺終於記起還有沈溪這個「智多星」,四下觀望,最後聽到後院傳來一陣琅琅的讀書聲,原來沈溪在教林黛和6曦兒讀書。

韓五爺把沈溪請到前面來,想聽聽沈溪的意思。

在茶肆里,沈溪這個小掌櫃還是很得人心的,連韓五爺這樣人老成精的人也佩服沈溪的智計。

「五爺,既然娘說由您老來管,您管著就是了。生意本來就是您老人家幫忙一起操持的,您當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