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〇章 營救(第八更,送所有書友)(1 / 2)

寒門狀元 天子 1842 字 2021-01-18

吳省瑜仗著是官宦子弟,加上年輕氣盛有才華,在福建士子中擁有一定的聲望和名氣,但來到京城之地天子腳下,他的身份和才學迅顯得平庸起來,走到哪兒也不會顯得光芒耀眼,對於聲名鵲起的沈溪充滿了嫉妒。●⌒,

「吳公子若不想理會,只管袖手就是,無人強求,可在下畢竟與沈老弟一同前來應試,就算不能一同回去,也不能什么事情都不做,最少要將自己的心意盡到。」

蘇通見到吳省瑜本來很欣慰,想到大家是同鄉,吳省瑜跟沈溪一樣還是太學生,其祖父官居山西布政使,有他幫忙,救人的路子或許會寬廣許多。

可吳省瑜一來就勸他明哲保身,本是出於好意,但蘇通並不領情,他為人算不上正派,但基本原則還是要講的。他與沈溪同來京城赴考,彼此都舉目無親,朋友間最起碼的幫襯和照應實乃份內之事。

吳省瑜沒想到蘇通如此講義氣,微微點頭:「那是否先等看過放榜後,再去投帖到時在下與蘇公子同行,如何」

蘇通暗忖:「你剛才還勸我袖手旁觀,怎突然這般好心要幫忙,莫不是想落井下石」

蘇通想了想,自己在京城畢竟沒什么人脈,需要仰仗吳省瑜的地方很多,於是道:「那先等我寫封信回汀州,讓沈公子家人有所准備,請吳公子在外等候。」

隨後。蘇通拿起毛筆,稍微組織了一下語言。快地寫了封信。蘇通邊寫邊想:「如今沈老弟他牽扯進鬻題案,都是我不好,他早提醒我不要跟程敏政走得太近,這下程敏政一干人等都被牽扯進去。我最多是盡人事,該做的,是早些通知沈老弟家人」

寫完信。蘇通趕緊讓小廝送往閔生茶樓。那邊若有福建人南下,將會把信捎帶到福建。如今汀州商會已經開遍福建和江西各地,只要能尋到商會分館,要不了多久就會送到惠娘和周氏手里。

之後蘇通便匆匆忙忙與吳省瑜出來,往貢院那邊行去。

本來進士放榜可以在客棧等候,但舉子們迫切想知道自己是否榜上有名,誰會甘心在下榻的地方一個個等人前來傳報

那不是要急死人嗎

一路上,蘇通和吳省瑜所見舉子不少,有認識的。也有不認識的,卻基本沒人過來打招呼。

沈溪牽扯進鬻題案的事已在眾士子中傳開,大多數人都幸災樂禍。

讓你沒事在京城出風頭揚名氣,如今你與唐寅一樣。等著下大獄遭酷刑最後落得個配充軍的悲慘結局

旋即一個個又都覺得,儒家所崇尚的中庸之道乃是天地大道至理,凡事千萬莫作那出頭鳥,正所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世態炎涼,世態炎涼啊」

快到國子學門口時,蘇通不由出感慨,「會試之前。沈老弟在我福建士子中威望何其高,恭維之人遍地,如今卻是落井下石」

吳省瑜在旁邊有些不屑地想:「就算沈溪名氣再大,別人恭維的也是沈溪,與你何干說是感同身受,卻只是想借著沈溪的名氣為自己揚名,受人恭維而已。」

倒也不是所有人都退避三舍,有二人為問明情況,特意過來找蘇通敘話。

此二人,正是昨日與沈溪一同被拿去北鎮撫司的倫文敘和孫緒。孫緒道:「這位想必就是來自福建汀州的蘇公子了」

「不才正是。」

蘇通雖然不認識孫緒,但他卻識得倫文敘。當初他只是以晚輩求學者的身份拜見倫文敘這位大儒,這才兩年不見,他自己已然是舉人之身,與倫文敘平輩論交,令他心中有種揚眉吐氣之感。

孫緒輕嘆道:「昨日之事,說來慚愧,沈公子與我二人一同接受李大學士考校,三人之中,以他表現最好,未料卻被李大學士留下,我二人唉」

孫緒和倫文敘對望一眼,眼神中除了遺憾,還有為沒能當著李東陽的面為沈溪說情而自責。

孫緒接著道:「讀書人本該共同進退,但昨日境況太過特殊,誰都不願牽扯進鬻題案。若只因為沈公子才學卓著,而被認定為與鬻題案有關,恐天下士子不服。我幾人,不妨聯名上書朝廷,為沈公子說情」

吳省瑜直接出言打斷孫緒的話:「這位孫公子,切莫以為自己一人,便可以代表所有士子。咱們寒窗苦讀,所求不過一個公允,如今禮部會試鬻題案,正義無存,談何能令天下士子心服口服」

「你」

孫緒驚訝地打量吳省瑜,開始蘇通介紹時,說這位吳省瑜是汀州同鄉,再加上吳省瑜跟蘇通走在一起,讓孫緒覺得,吳省瑜這是准備出手幫忙,卻未料吳省瑜開口第一句話,就是反對他們幫沈溪出頭。

這算什么同鄉

吳省瑜本以為,沈溪被拿去北鎮撫司,會被直接酷刑拷問,誰知道竟然是被李東陽「考校」,聽孫緒的意思,沈溪在這次考校中表現似乎還挺優秀。

吳省瑜本想以同鄉的立場,幫沈溪一把,但此時他又改變主意,這沈溪處處搶他風頭,活該倒霉。

孫緒心高氣傲,聽到令他不爽的話便要好好說道一番,卻被倫文敘攔下。倫文敘道:「沈公子尚且在北鎮撫司內,此乃天子欽定之要案,切不可輕舉妄動。待禮部會試放榜後,李大學士必會上書朝廷,到時再聯絡眾舉子,設法營救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