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三三章 接班人(1 / 2)

寒門狀元 天子 1247 字 2021-01-18

劉大夏沉默好一會兒,才又接著說:「之前陛下召集兵部臣僚商議九邊關隘重建事宜,無意中提及沈溪,陛下也覺得他鋒芒畢露,言語間希望他能遇到一些挫敗,如此方可越挫愈勇!」

「如今或許便是一個契機……湖廣西部和南部之叛軍,兵鋒之強盛,是近幾十年來從未有過之局面。 .或許跟朝廷在西北持續用兵,內地軍隊缺乏足夠的資金支持,日漸疲弱。之前朝廷曾派人前往平叛,均無功而返,即便有些微功勞,也迅被更大規模的叛亂所掩蓋。沈溪此番領軍前景堪憂啊!」

「這倒也是!」

謝遷臉色變得有些難看,「本來湖廣的事情就是一潭渾水,不管讓誰去平叛,只有將地方部族全部剿滅,方可徹底平息禍端。但那些部族存在幾百上千年,多數村寨都建在荒山野林懸崖峭壁中,誰有能力將各部族全數殲滅?」

「再者說了,朝廷一向以仁義治國,地方各部族同樣是我大明子民,一味壓制其實並非善舉。以沈溪這年歲,懂得什么叫恩威並濟?讓一個毛頭小子領軍平定叛亂,朝廷難道沒人了?」

劉大夏臉色同樣不好看,在這件事上,他也不主張沈溪去做這么復雜的事情。

關鍵在於沈溪太過年輕。

大多數時候,劉大夏和謝遷等人先考慮的都是沈溪年輕沒經驗……

謝遷接著又道:「讓他自己去闖一闖也好,如此也可多些處世臨機決斷的經驗。如果出了什么麻煩,你我在朝中給他頂著就是,索性這幾年他也無法回京,地方上的事情,由著他的心意去做!」

「即便把天捅破一個窟窿,我這邊也會想辦法給他補上!」

謝遷不想過多干涉沈溪具體施政,他明白自己在這種事上不適合插手。因為沈溪的事情,謝遷已跟朝中很多人結怨,但他現在仍舊義無反顧站在沈溪一邊,在他心目中,將來繼承他衣缽的只能是沈溪,而不會是旁人口中的誰誰誰。

至於劉大夏,則跟謝遷抱著的想法不同。

雖然劉大夏跟謝遷在對使用沈溪的問題上起過矛盾,但他也認為沈溪最大的價值在於年輕富有朝氣和文武全才,劉大夏也想把沈溪培養成他的接班人,前期像他一樣到全國各地代皇帝處理各種緊急事務,平息禍端,後期則入朝擔任兵部尚書,確保大明江山永固。

一個想讓沈溪入閣擔任輔臣,一個則是讓沈溪多經歷實務,以六部部堂為目標,所以二人在某些問題上談不攏。

但有一點二人心思一致,那就是不管怎么樣都要保下沈溪,無論是在強大的文官集團面前,還是在朝廷的質疑聲前,他們都會義無反顧地支持沈溪。

謝遷、馬文升和劉大夏,是沈溪如今在朝中的三大支持力量。

謝遷是閣臣,他如今手頭的權力雖被劉健和李東陽架空,但對沈溪能夠提供的幫助最大,因為閣臣是皇帝的秘書,是近臣寵臣,內閣相當於皇帝的智囊團,朱佑樘在很多問題上都會考慮閣臣的想法,尤其是謝遷這個他眼里的肱骨之臣。

在使用沈溪時,朱佑樘很多時候都會召謝遷進宮密談,商議個結果,有時候甚至會直接采用謝遷的意見。

至於馬文升和劉大夏,雖然對沈溪的前途非常看好,但卻認為現在不適合太過彰顯沈溪的功勞,最好讓他在地方多沉淀一下,提高其施政能力。即便如此,也必須保證沈溪將來上升的通道暢通無阻。

既然沈溪不能進入內閣成為閣臣,那就讓沈溪走六部的道路,馬文升和劉大夏已經為沈溪鋪好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