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八八章鏟除異己?(1 / 2)

寒門狀元 天子 3025 字 2021-01-18

朱厚照自不量力跟王陵之比武,輸是必然的事情。不過朱厚照不是很著惱,因為旁邊恭維的聲音連綿不絕。

錢寧道:「小王將軍之前跟諸位學堂學生比試,都是一招獲勝,要知道這些可都是軍中的精英而陛下卻可以跟小王將軍打個平手,陛下功夫實在高明」

張苑跟著胡扯:「若非陛下有意相讓,怕是小王將軍已經倒在地上起不來了」

這些阿諛奉承的話不著邊際,朱厚照扭了扭手腕,舒活一下筋骨,說道:「話不能這么說,小王將軍的本事,朕確實略有不及,看來以後得多加鍛煉,爭取下次能跟小王將軍多過幾招沈先生,你認為朕拳腳功夫怎么樣」

朱厚照很希望得到沈溪的誇贊。

沈溪正色道:「陛下應勤於騎射訓練,如果只是拳腳功夫強,可無法跟韃靼人交戰學堂傳授搏擊術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增強體魄,訓練膽識和毅力,為將來更好地領兵打下基礎。」

沈溪不予正面評價,變相是說朱厚照的拳腳功夫相當一般。朱厚照雖自負,但也知道跟王陵之比武他怎么都贏不了,隨口誇贊幾句,就對此不再感興趣了。

「沈先生,你讓朕過來,是要召集學生,與朕和先生就前線局勢展開磋商吧這正是成立後方指揮所的目的,卻不知這些學生是否有能力輔佐朕」

朱厚照看著在場的軍事學堂學生,目光中全是輕視,畢竟之前三十人輪番跟王陵之較量,結果全都敗下陣來,他自然覺得這些學生都是酒囊飯袋。

沈溪道:「學生見地如何,還是要陛下親自檢驗過才知,若陛下覺得這些學生沒有資格成為陛下的謀士,不妨多征召些人進入學堂深造。」

朱厚照好奇地問道:「沈先生,如何多征召人手呢京師周邊,有那么多懂得軍事的人才嗎」

沈溪點頭:「陛下,若您想富國強兵,必須打破成見,不能只從軍戶中選拔人才,應擴大范圍,從士子當中,挑選一些對兵法韜略擅長之人,讓他們掙脫科舉的束縛,以平民之身獲得官職,從軍報國。」

因為沈溪所說的事情,已超出大明現有用人制度,朱厚照聽到後有些迷惑,不知是否可行。

錢寧笑道:「沈大人,這軍戶自大明開國以來都是世襲,這用人制度若是改變,怕是人心不穩。」

朱厚照看向沈溪,覺得錢寧說的話有幾分道理。

沈溪搖頭:「刻舟無法求劍,制度也不應一成不變,否則陛下為何要制定強軍的基本國策」

朱厚照立即堅定地點頭:「沈先生所言有道,如果只是從軍戶中選拔,許多將校都是世襲,官做得好歹都不影響他們吃公糧,許多人可能連字都不認識,怎能帶好兵打好仗戰時恐怕連戰陣都不理解」

「沈先生,你覺得從民間選拔,當以何種方式進行難道廣布告示,讓有能力的人毛遂自薦」

沈溪用贊許的神色看著朱厚照:「大致方式跟陛下所提類似,不過不但有自薦,還會有詳細的選拔制度,臣認為有必要舉行幾場關於兵法韜略的考試,讓所有讀書人都參與進來,如果有人在這方面表現突出,希望陛下破格准允其進入軍事學堂,且在順利通過結業考試後,由陛下親自委以軍職。」

朱厚照想了想,不知是否該答應下來。

沈溪繼續道:「陛下作為軍事學堂校長,這些學生可說都是天子門生,必然會對陛下無比忠誠。」

朱厚照一直試圖建立一套屬於他自己的班底,聽到沈溪的分析,頓時瞪大眼睛,連連點頭:

「既如此,那這件事就勞煩沈先生多費心了,朕相信有沈先生在,大明軍隊一定可以逐漸變得強大起來,那時再跟韃靼人交戰,就不必采取守勢,距離踏平草原之期不遠矣」

言語間,朱厚照多了幾分期冀。

等有了一套完全屬於自己的班底,就不必再看前朝老臣的臉色,朱厚照覺得那時候就可以實現抱負,率領大明走向強盛。

朱厚照對沈溪的評價很高。

當對未來有了憧憬,作為皇帝的朱厚照便對沈溪的建議采取了全盤接受的態度。

朱厚照為人豁達,容易接納新鮮事物,沈溪提出的一些舉措,比之當初在朱祐樘面前提出時更容易接受。

沈溪只要說一遍,朱厚照就能聽懂,然後欣然采納。

朱厚照跟王陵之比試後,接下來就是討論軍情。

朱厚照對於自己的軍事造詣很自信,非常希望跟別人交流,證明自己見地高妙。

沈溪給他提供了這樣的機會。

可惜的是,這些軍事學堂的學生剛從京營征調上來,見識不高,就算已經學習了幾天,也上不了台面。

這些人從未去過宣府,不了解那里的地形地貌,不知道敵我雙方的兵力部署,也沒有跟韃靼人交手的經驗,再加上武將地位低微,讓他們在皇帝面前好好表現一下,卻沒有一個人能真正說出有見地的看法。

一群人圍著沈溪事先准備好的沙盤,即便大概看懂沙盤上的山川地理形勢,也都在那兒干瞪眼。

朱厚照問了沈溪一些事,沈溪從容回答,尤其涉及韃靼人軍力,沈溪更是如數家珍。

但當朱厚照去問那些學生時,卻沒一個能說出來。

朱厚照皺眉:「沈先生,看來不行啊,這些人不能跟朕一樣理解戰局,讓他們當朕的謀士,是否合適這些人要多久才能學到真本事,從軍事學堂畢業」

沈溪道:「中低級軍官深造,主要涉及帶兵方略,做到令行禁止即可,若陛下要找智囊,則必須是久經戰陣的將帥,或者是熟讀兵書的讀書人,才可以對山川河流以及排兵布陣有比較直觀的認識」

朱厚照無奈地道:「那意思是這里沒人能勝任」

沈溪看了看在場那些校尉,這些人已經是京營里比較優秀的了,至少都認字,那些由五軍都督府舉薦上來不認字的人全都被他打發了。沈溪可不想把軍事學堂變成「掃盲班」,如果從教授識字開始,他也不知要多久才能把第一批軍官帶出來。

但這些人就算認字,也無法跟讀書人相比。

雖然到了弘治年間,軍戶也可以考科舉,但這些人本身都有世襲的官職作為安身立命之本,少有人去考科舉,即便有,也多是考武舉,因為這比文試容易多了。

這次選拔的軍官中,沈溪特地留意之前武舉出身的那些人,尤其是武進士,現在八十名學生中有二十人是武進士。

可就算是武進士,在沈溪看來也難撐場面。

沈溪道:「陛下,萬事開頭難,如果想一步吃成大胖子,那是不現實的事情。」

張苑在旁提出質疑:「沈尚書,您這話就不對了,之前您提出,要讓陛下建立後方指揮所,但如今這指揮所只有主帥,沒有合格的謀臣,如何能為前線將士提供正確的謀略,做到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

朱厚照聽到這話,沒提出反對意見,顯然他也覺得自己可能被沈溪誆騙。

沈溪打量張苑一眼,正色道:「陛下組建的軍事指揮所,除了陛下和微臣外,還有王將軍這樣經歷過前線實戰的將領,也有英國公等老而彌堅的老帥,還有壽寧侯這樣年富力強帶領京營多年的勛貴,更有今後從士子中精心選拔的軍事學堂學生,怎能算不周全呢」

朱厚照問道:「那今天的討論,便不能進行下去嗎」

沈溪道:「若陛下暫時不想聽學生的意見,那臣就找一些有資歷的人來,為陛下出謀劃策。」

「哦」朱厚照很迷惑,「沈先生說的是誰,英國公還是國舅又或者是別的勛貴」

沈溪搖頭:「陛下暫時不必驚動那些高級將領,因為兵部自身就有合適的人才,從臣這個尚書往下,有侍郎、郎中、主事等若干官員,可將這些人請來,由陛下臨場考核一下,便可知道其中是否有濫竽充數之人,由陛下對他們做出獎懲。」

朱厚照深深地吸了口氣:「這倒是個好主意,兵部作為大明主管軍事的衙門,里面應該有不少能人異士朕怎么把這一茬給忘了既然沈先生提出要考核,那就請沈先生安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