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銳學秘卷(1 / 2)

. .

不管有沒有網絡,八卦都能以光的速度傳播。

楊銳第二天進入教室,才給幾個人解答了疑問,就見曹寶明渾身濕漉漉的從外面沖進來,問:「大師兄,他們說你的小說發表在了《科學畫報》上?是不是真的?」

「大師兄,他們說你賺了幾千塊,是不是真的?」許靜進了教師,也是類似的問題。

楊銳一一點頭承認。

再進來的人,都用看大富翁的表情看楊銳,各種問題層出不群。

楊銳游刃有余的應付著。不過又是一群好奇的中學生罷了,雖然某些回爐班的同學年紀大了些,但總的來說,他們依然是中學生,和楊銳在補習學校里經常接觸的別無二致。

直到盧老師進門,教室內的小混亂方才結束。

倒是盧老師本人,上課的時候,忍不住會看向楊銳。

2000元的稿費堪稱天價了,正常的雙職工家庭積攢幾年的工資,或許能湊出這么多錢來買一台電視或冰箱,但要是單職工家庭就非常困難了。

不過,在80年代初,大額的稿費收入實在是最安全的大筆收入,無論是在社會上還是學校里,都不會也不能攻擊這種收入。

楊銳不管其他人怎么想,只要自己的收入干凈即可,至少在本地,他不可能因此受到負面影響。

他的放任態度讓八卦傳的如火如荼,然而,單薄的八卦總有聊到無聊的時候,到了晚上,學生們已經沒有什么新消息可以傳播了。

楊銳繼續召集學習小組的成員講課,做題,最後檢查作業。

等到快休息的時候,他才拍拍手笑道:「我們開個會吧。」

眾人紛紛鼓掌,曹寶明更是高喊:「早該開會了。」

如今自稱「銳學組」的小組成員已有32人,比一周前增加了14人,但還都是後備組員,隨著他們對楊銳和小組的了解,自然而然的會產生歸屬感。對大家來說,開會就是很有歸屬感的事。

楊銳笑著搖頭,然後說了兼職油印的事,道:「這是自願行為,不要求所有人參加,願意參加的人會有一定的報酬。最後,如果賣了卷子有剩余的錢,就作為咱們銳學組的組費,用於有關學習和研究的必要支出。」

他特意隱去了利潤之類的詞語。

話音剛落,學生們就開始了激烈的討論。

這么多人吵起來,聲音大的像是ktv包廂。但楊銳還是安靜的坐著,讓他們先討論個痛快。他對這個時代還不夠熟悉,而危險往往就隱藏在陌生的角落里。

82年並不是一個很適合創業的年代,若是從安全謹慎的角度來看,以中國公民的身份進行商業活動,至少要等到83年才好一些,創辦私人公司至少應該等到84年。

1982年,是中國經濟整肅運動年,國務院兩次下發文件,要求對嚴重破壞經濟的罪犯,追究責任。實際上,是否嚴重並沒有嚴格的界定,這才是真正嚴重的事。最終,到了82年底,全國立案16。4萬件經濟案,結案8。4萬,判刑3萬人。在今人看來應當是優秀鄉鎮企業家的著名柳市「八大王」,最倒霉的坐了四年牢,潛逃最久的翻了三年的垃圾箱,最終八大王因為政治因素翻案,結論是「除了輕微的偷漏稅以外,符合中央精神」。

換一個方向來理解,即使你吃透了中央精神,但要是沒背景沒運氣,照樣有可能倒在82年的經濟整肅運動里,而且,名氣越大的倒的越快。運氣若是再糟些,沒人翻案的話,坐牢到90年代乃至21世紀都不稀罕。

因此,楊銳雖然和史貴說了股份的事兒,卻提都沒提建公司之類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