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3章】 傳統現代(1 / 2)

極品地主 壯鄉小仨 2026 字 2021-01-19

.

今年銀杏村並未舉行隆重的分紅大會,每位村民的分紅都通過銀行發放到村民的私人戶頭上,畢竟連續幾年舉行分紅大會,大家都有些審美疲勞了。

銀杏村村委會也是覺得今年的分紅數量有些太大了,再大張旗鼓地進行分紅大會,恐怕會引來外界的反感。

遙想2010年的第一次分紅大會,每位村民的分紅才5000rmb,在短短幾年之間翻了300倍,實在是有些令人匪夷所思。哪怕是身處其中的銀杏村民和簫氏族人,也都是恍然若夢,不可思議

當初,鏡湖集團創業的時候蕭風累計投入1億rmb,如今變成了總資產查過700億美元的龐然大物,如此快速的發展在世界經濟史上也是極為罕見的。鏡湖集團的利潤水平甚至能夠和軍火企業、制葯企業相提並論,而且它的成本相對較低,更是令人側目無>錯。

一些擁有大儲量的礦產企業、高速發展的互聯網企業才有可能在短時間之內形成如此規模,而鏡湖集團卻是一個依托有機農業發展起來的企業,它的發展軌跡根本無法復制。

自從鏡湖集團崛起之後,全世界范圍內有眾多投資機構以及農業企業試圖復制鏡湖集團的軌跡,卻發現這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比如,蕭家農場制造出來的完美生態循環既可以保持農場產品的有機品質,卻又不會因為化肥、農葯而降低了品質。其他的農場也試圖按照蕭家農場的模式進行管理、運營,卻發現不是產量下降就是產品品質無法達到標准,盈利水平遠遠無法和蕭家農場相比。

又例如,鏡湖集團旗下的家禽、牲畜飼養從來不會遇到瘟疫的侵襲,在保證肉質品質的前提下。可以大幅度地提升產品產量,盈利水平自然不低。

即便有的企業照著鏡湖集團的模式進行建設、運營,卻依舊無法達到鏡湖集團的標准,這也是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關鍵。

有媒體對鏡湖集團旗下的各個產業進行了詳盡的分析,赫然發現整個鏡湖集團就是在一種完全理想的狀態下運行,絲毫沒有遇到任何難題。

這或許才是鏡湖奇跡的根本原因吧

相比於那些擁有各種泡沫的股票價值。鏡湖集團的資產都擁有實實在在價值,在資本市場上隨時都有投資機構在揮舞著支票求購。

只可惜鏡湖集團的絕大多數股份都掌握在簫氏家族成員的手里,這些股票都擁有著嚴格的限售門檻,外人很難弄到這些股票。

因此,即便外界對鏡湖集團的市值進行了各種評估,它依舊不會輕易上市,更不會出現新的股東。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擁有鏡湖集團絕大多數股份的簫氏家族,所擁有的財富、影響力已經不遜色於世界上任何一家頂級豪門。

尤其是鏡湖集團旗下超過五萬名員工以及由此衍生的上下游產業鏈創造數以十萬計的就業崗位。更是讓簫氏家族成為了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存在。如今,簫氏家族在華夏、美利堅都已經擁有了龐大的產業,根基已經穩固,只要不出現決策性的錯誤,簫氏家族的地位只會水漲船高

當然了,鏡湖集團的資產規模越來越龐大,也是給簫氏族人帶來了一些小煩惱,那就是他們身邊的安保力量得逐漸加強了。

住在銀杏村的家人倒不要緊。畢竟這里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地方之一,那些需要在外奔波的家人出入都得帶著至少兩組安保人員。被媒體認為是架子大,實際上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

無論是鏡湖集團的財年報告還是銀杏新區的經濟數據,還是銀杏村的分紅數目,都在全國乃至全世界范圍內掀起了一陣銀杏熱,畢竟這里實在是太熱門了。

對於普通民眾,當他們在媒體上看到這樣一個豪富的地方。自然而然地會對銀杏新區產生濃厚的興趣,最終會變成旅游的動力。

根據鏡湖公司在2016年底進行的抽樣調查數據顯示,有超過三分之一的新游客就是因為各種媒體的報道而選擇來到鏡湖景區旅游度假,大家都想要看到這個神奇的地方。

現在,鏡湖景區已經成為了華夏一個相當熱門的旅游景點。媒體的大幅報道在其中發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能好地引導了游客。

鏡湖公司和簫氏家族也深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從一開始就和媒體保持了良好的關系,使得鏡湖景區在輿論中的形象相對良好,這是一個相當關鍵的因素。

當初,姚州古城就是主打艷遇這樣的標簽,最終讓整個古城過度商業化,並且在許多游客心里留下不好的印象。

受此影響,姚州古城的年接待量達到千萬之後就呈現了增長停滯的現象,饒是姚州當局以及旅游從業者絞盡腦汁,使出了渾身解數,依舊無法扭轉頹勢。

在蕭風的計劃之中,鏡湖景區的年接待量起碼要達到1500萬人次,這樣一個龐大的接待量,除了景區的軟硬件設施到位之外,一個良好的形象也是相當必要的。

為此,鏡湖公司還特別成立了一個公關部,專門處理和媒體之間的各種事務,並且維護、更新景區的官網,在各大旅游論壇上發布各種軟文,並通過景區的官方圍脖向游客、粉絲不定時地更新各種信息。

因為有了先進的理念,整個鏡湖景區可以算得上是國內各大景區中信息最公開透明的存在,這也是贏得了更多游客的青睞。

鏡湖景區的快速崛起也是給了許多景區啟發,有了鏡湖景區堪稱標桿的表現,國內的旅游市場儼然有了更好的風氣,各種宰客黑幕也是少了許多。這或許是鏡湖景區最大而最不為人知的一個貢獻吧

鏡湖景區猶如華夏旅游市場的一股清流,在為游客提供優質服務的同時,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凈化了其他景區的做法,受益的還是萬千游客

臘月廿三祭拜過灶神之後,整個銀杏村的年味都讓濃郁了起來,哪怕是少數還沒有離開景區的游客。也能夠感受到空氣中飄散的喜慶氣氛。

其實這也很正常,銀杏村的村民每個人都分到了150萬rmb的分紅,再加上自己工作、家里的客棧、餐廳生意等等,人均年收入也是不少,過年不擔心錢的問題,心情自然也不會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