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92 部分閱讀(1 / 2)

而目前唯一一個沒有好消息的地方,就數南疆地區了。

楚越大軍十分擅長在南疆地區特殊地貌下的作戰,加之有「費山之虎」稱號的武雄義將軍指揮,幾乎不懂軍事謀略的寧素女只在龍靈兒的協助之下,如何能率神殿軍團抵擋住他們的進攻。

自先前楚越大軍攻取昌黎州以來,這段日子,雖然龍靈兒率神殿軍團先頭部隊奮力抵抗,然而也把滬州丟了。目前,楚越大軍先鋒已經直指巴南州南邊各郡,以當前態勢來看,巴南州失守已在情理之中。

換言之,葉天龍如今面臨的國內棘手問題,看來就剩下南疆地區了。

分析著當下情勢,葉天龍還在等待另一個重要訊息,只要這個問題被確定的話,那么他就可以放手實施解決南疆問題的計劃了.眾所周知,目前能夠讓葉夭龍深切牽掛的問題,除了魯甸,還能是什么呢

計無咎自派往魯甸至今,只向國內傳回兩個資訊。一個就是剛剛到達,聯絡了當地的天龍密諜、玉鳴閣和萬艷會等法斯特分布各地勢力之後,向國內的一次匯報。另一個則是待他被魯甸國王召見之後,結合對當地情形的了解,發來的一份有關魯甸國內對於聯手法斯特出兵帕里的各方意見和反應情況。

而又是這么多天過去了,他卻還未發來任何消息,這讓葉天龍有些著急、上火。於是,他通過天龍密諜、玉鳴閣和萬艷會三重組織,同時向計無咎傳達以最快速度完成任務的詔令

話說計無咎也是郁悶至極,當初滿懷信心出使魯甸,抱定了要在魯圖先之前完成使命的決心。然而,從他踏上魯甸的土地,開始實施計劃的那一刻開始,他就發覺自己想得太過簡單了。

從魯甸國王召見的情形來看,計無咎就明白此行要想完成任務,不是那么容易。

之前曾經說過,魯甸本來是有過同帕里一起入侵法斯特的打算,當然後來由於有心人士的策劃,這個計劃最終未能付諸實施。但是,這並不能說明他們從此就放棄了對法斯特的窺視之心,眼見著大陸各國在瓜分法斯特領土過程中忙的不亦樂乎,又加之後來他們的太子旦與葉天龍有過那次會面,後來才又冒出趁此良機向帕里發兵開疆擴土的聲音。但是,一直到現在,這種想法在魯甸國內一直處在爭論當中,作為最高權威的國王,更是從中看到了比直接發兵更加有益的機會。

他似乎算到了葉天龍會派出使者來訪,所以,他通過特殊渠道,讓帕里人也知道了這個消息。計無咎當日被召見之時,帕里的使臣也在殿上,魯甸國王就似一只狡猾的狐狸,他對兩位使臣都大禮相待,讓人琢磨不出他心里到底在想什么。

接下來,兩國使臣便像是在進行一項競技比賽一般,紛紛向魯甸獻上各種大禮,有當場兌現的,也有口頭承諾的,當然還有締結契約的。

然而,越是這樣,魯甸國王卻裝作不明白兩國使者意圖似的,不但在許多宴會之上請他們共同出席,還大大咧咧向兩位使臣傳話,願同兩國都加強睦鄰友好關系,擺明了一副好好先生的模樣,就似不知道目前兩國正在交惡一般

計無咎那個是焦急啊,他知道魯甸是想在兩國之間,尋求到最大的利益,誰能夠滿足它的胃口,那么它的天平就會向誰偏一些。兩國都想爭取到魯甸,必然就會滿足魯甸的各種胃口,這是一種不能退卻的競爭,得持續到有一方承受不起而放棄。

然而,一開始明知道結果只能是讓魯甸漁翁得利,但是他們卻不得不互相競爭,以達到各自的目的。

計無咎是率先放棄的一方,他在將預計帶至魯甸的各種禮物用完之後,便不再向魯甸奉上任何東西,也不向魯甸承諾任何事情。他開始冷靜下來,繼而「專攻」魯甸的太子旦,這本是他出使後制定的一種策略,然而此時,他只好打原文為大疑似原文錯亂一切計劃,尋求這個葉天龍重點交代的突破口了。

如此一來,帕里的使臣甚是開心,在他看來,法斯特使臣率先退出競爭,無疑勝利者便是自己。的確,最初的幾天,魯甸國王態度一百八十度大轉彎,一方面極力冷落計無咎,一方面極力對帕里使臣示好,並且不斷放出言論,要支援如今出兵受阻的帕里大軍,更有甚者,在一次公開場合的談話當中,竟公然宣稱要向法斯特宣戰這確實讓計無咎很是擔憂,但是內心當中最有一個聲音在告訴他:沉住氣,這次魯甸之行絕不會就此終結的因此,這些消息他都並未完全回報國內的葉天龍。

而在那段日子,帕里的使臣樂得簡直忘乎所以,整天進宮面見魯甸國王,希望盡快簽署結盟協定.然而,每次卻都被魯甸國王熱情的招待遮掩了過去,直到突然有一天,魯甸國王提出如若帕里將臨近魯甸的五個州郡劃歸到魯甸版圖、雙方才能締結真正的同盟關系之時,帕里的使臣驚呆子了。

他終於認識到,魯甸的胃口實在太大,是很難在此種情況之下喂飽的。現在已經都到了法斯特甘願放棄的這種程度,魯甸還要帕里割讓五個州郡的土地才肯結盟,只能說明一個恆久不變的道理得寸進尺

先是貴重禮品,再是貿易等優惠措施,現在竟然是割讓土地誰知道這些也滿足了他們之後,又會有多少個割地、貿易等等獅子大開口的要求。

當這個消息傳回帕里國內,簡直是炸開子鍋。加上有心人的強力渲染,帕里國內的主流意見是一片罵聲。當然,有罵魯甸落並下石、得寸進尺的,也有更多是咒罵國家軟弱無能、搖尾乞憐的,還有少數人士更是激進宣稱,出使魯甸的使臣以及支援這種行動的人都他媽是漢奸、賣國賊、帕里的千古罪人

這些聲音傳到當政者的耳朵里,那可謂刺耳至極,惱怒至極。廣大民眾是不管什么政治、戰略的,他們只相信自己的耳朵,只相信親眼看到的東西。縱然此時政府出面向民眾解釋跟魯甸的聯合有多少好處,恐怕憤怒的民眾也只會更是情緒激動而已。

無奈之下,當政者為平息國內民眾的情緒,立刻召回魯甸的使臣,並向魯甸提出如此霸道的條款提出嚴正交涉和抗議

盡管這是做給民眾們看的,然而,行動一旦實施,魯甸看在眼里的,卻是帕里斷然拒絕這一要求,並且掀起了兩國外交上的巨大波瀾。作為回應,魯甸自然也向帕里提出抗議和交涉,稱對方此舉損害了魯甸愛好和平的良好形象,在大陸各國之間造成了十分惡劣的影響,並要求帕里就此事公開向魯甸道歉

兩國頓時陷入外交危機當中,而遍布兩國的有心人士自然不會放過這等大好時機,開始在兩國國內煽動民眾宣泄不滿,一時間兩國全體上下群情激奮,都要求本國政府要向對方不負責任的行為采取相應措施。兩國當政者之間雖然明知此次事件之中,大多起於誤會,然而如今他們就似被廣大民眾架在奔騰的馬車之上,想要停下來已是不能。

言論就似迅速彌漫的瘟疫,迅速在兩國國內蔓延,有心人士又不住地煽風點火,短時間內兩國外交層面的危機,迅速演變成為軍事、經濟、文化等全方位的危機。而恰在此時,魯甸國內出兵帕里的聲音又再次冒了出來,這次聲勢更加浩大,規模更是空前,不但先前主張此舉的許多將領出面公然回應,許多文臣也開始站到出兵帕里的這邊來。

直到這時,計無咎才算徹底松了口氣,只要趁此良機再加把力,自己的任務完成便指日可待了

而就在此時,他接到了葉天龍通過三重機構給自己的詔令然而,現在看到這份詔令,他的心里輕松多了,因為以目前魯甸國內的形勢判斷,他幾乎可以回去交差了。於是,他連夜趕擬了一份奏疏,經由秘密機構直達天聽。

而另一方面,為了鞏固魯甸國內目前的成果,他還必須在太子旦身上繼續下功夫才是。如若能夠將他盡快推向高位,這對葉天龍治下的法斯特帝國來講,將是一件十分有利的事情。

出發之前,他跟魯圖先都在葉天龍親自授意之下,各自帶了一件秘密禮物給兩國王子。當然,魯圖先帶給英西帝國七王子高奇的禮物已經出場,而計無咎直到此時,還沒有將帶給太子旦的禮物拿出來呢不過,接到葉天龍的詔令,他覺得是時候拿出來了。

這一晚,計無咎將奏疏轉交秘密機構之後,便又去了太子旦的府上。

經過這么多天的接觸,太子旦已經對葉天龍派來的這個使臣十分熟絡了。

計無咎於國都的這些日子里,他儼然已經成為太子旦府上的常客,經常有人看見他出入於太子府,許多人都以為他是太子旦新近招募得一名幕僚呢。

「喲,計先生來了。」太子旦個很隨和的人,一見面便親自向計無咎迎了過來。

「鄙人參見太子殿下,勞殿下移尊,真是惶恐之至,惶恐之至」計無咎表現的十分謙恭,一副受寵若驚的樣子。雖然他只是一名外國使臣,本應處處保持尊儀,然而在太子旦面前,他卻極力顯示出一種尊敬,他知道這樣太子旦會對他跟葉天龍之間的關系更加有信心。

「計先生客氣了,請坐」太子旦微微一笑,請計無咎落坐。

「謝太子殿下,殿下貴為九五之尊,跟鄙國天龍陛下乃是深交,鄙人見殿下就似面呈天龍陛下,禮節之上豈可大意。再者說來,鄙人出發之前,天龍陛下再三叮囑,得見太子殿下,一定不可失了禮數,可見我皇同殿下可謂情深意厚啊」計無咎的話雖聽著朴實,然而卻句句透著奉迎之意,讓人聽著舒坦之至

「呵呵,天龍陛下真是抬舉。對了,先生此來,有何要事」太子旦發自內心地開心,誰都喜歡好聽的話,他自是不例外的。

「說來實在惶恐,天龍陛下來時為殿下帶了一份禮物,然而鄙人實在無法將其親自送至府上,因此還望殿下能夠移動尊駕到我那里一趟,好接收天龍陛下特意為殿下准備的特殊禮物」計無咎一直躬著身子說道,即使是在葉天龍面前,他也不曾有過這等繁復的禮節。

「哦既是天龍陛下美意,我定卻之不恭,這又何妨」太子旦滿口應承,爽快至極。

「如此真是鄙人之福了,不知殿下何時有暇」計無咎繼續他的裝腔作勢,但是對於不知底細的太子旦來說,卻是受用得緊。

「對於天龍陛下之禮,我一向充滿期待,現在可去否」太子旦竟十分心急。

「當然,太子殿下請」計無咎露出欣喜表情,一伸手做了個請的姿勢。

於是,如此這般,太子旦在計無咎的引領之下,乘坐一頂朴素小轎,前往計無咎在魯甸國都的住處一一位於皇城南牆下的棲鵠巷

棲鵠巷,一條由眾多商戶組成的街巷,但是這里的所有商戶幾乎都不是魯甸本國人,他們來自大陸各地,在這里經營著各色生意。有人說,就是他們把持著國都一半以上的經濟命脈,也有人說,這些人都有著很深的國際政治背景,看似普通的棲鵠巷,實際上藏龍卧虎

當然在這樣的地方,玉鳴閣在當地的產業自然也不會出其左右,計無咎出使魯甸沒有下榻安排的使館,就住在這里。

穿過半條街巷,玉鳴閣接待處就在眾多齊整的院落中間。招展的旗幡上面,有一個藍色如意的圖案,見到計無咎行來,門口一位老伯接引大家進到院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