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4【香港】(1 / 2)

周赫煊是在倫敦看到的日本天皇《停戰詔書》,讀完之後一臉冷笑,這特么都山窮水盡了還在死鴨子嘴硬。

《停戰詔書》或者說《終戰詔書》里邊,對於戰爭的時間描述是「已閱四載」,只從宣戰日期算起,對九一八和七七事變只字未提,也根本不承認中日全面戰爭打了八年。

不僅如此,這個所謂的「詔書」口口聲聲「解放東亞」,始終以救世主自居。還把盟軍對日本造成的殺傷形容為「頻殺無辜,慘害所及」,簡直就是強盜殺人,自己喊冤。

通篇閱讀下來,大概意思可以概括為:日本天皇和日本政府的宗旨是讓日本人民幸福安寧,讓世界諸國共同快樂繁榮。日本之所以向英美宣戰(刻意不提中國),是為了東亞地區的安定,因此侵犯了他國主權實屬意外。日本人民為了偉大事業而勵精圖治、眾志成城,但敵人實在太凶殘,為了民族的延續,為了人類的文明,為了萬世之太平,日本天皇不得已只能終止戰爭。

沒有投降字眼,也沒有懺悔認罪,更沒有提及任何關於中國的內容。

但這就是一份投降詔書,因為真正的重點只有這行字:朕已飭令帝國政府……願意接受其聯合公告。

《波茨坦公告》的內容就是要讓日本無條件投降,日本願意接受公告,那么就是接受無條件投降,其他都是說的屁話和廢話。

可笑的是,日本報紙還在封鎖《波茨坦公告》,日本人根本不知道天皇接受的那份公告的具體內容。日本《讀賣報知》更加厚顏無恥,竟以「為萬世開太平」為標題,聲稱:「我們進行的戰爭是正義的戰爭,是自衛自存的戰爭,戰爭的目的是為了東亞解放和十億民眾福祉。」

中國淪陷區的很多日本兵也能收到廣播,一部分軍官和士兵選擇剖腹自殺,一部分則關掉收音機聲稱那是敵人的陰謀。比如東北地區的某些日軍就還在負隅頑抗,他們說天皇廣播是偽造的,然後繼續跟蘇聯紅軍進行戰斗。

不管如何,日本敗了,中國勝利。

國人在歡呼慶祝之余,更關心的是未來時局。鋪天蓋地的輿論根本不是國民政府能控制的,各行各業都高呼組建民主的聯合政府,而共黨明確提出和平、民主、團結三大口號,廣受人民的認可與擁護。

面對如此形勢,常凱申也不得不選擇妥協。他無法直接鎮壓輿論,而是邀請太祖到重慶談判,並認為太祖不敢去重慶。

於是,重慶談判開始,雙方簽署《雙十協定》。

……

八月底。

周維烈、鍾開萊和閔嗣鶴離開昆明,來到香港。他們要從香港坐船出,分別前往英國和美國留學。

火車沿著廣九鐵路行駛,在途徑新界和九龍的交界處時,三個年輕人都忍不住皺起了眉頭。

國軍部隊已經收復了新界,而九龍依舊是日軍在占領。

按照常凱申的命令,國軍是應該收復香港全境的。但已經下台的丘吉爾攛掇英國政府,不斷向美國施壓,常凱申受制於杜魯門,不得不讓中國軍隊在新界停下腳步。

英軍還在慢吞吞而來,在此期間,香港依舊由日軍控制著,英國佬竟然委托日軍負責香港治安。

三人在九龍車站下火車,剛走上站台,就看到有人高舉著寫有他們名字的紙板。

「朱叔叔!」周維烈欣喜地走過去。

朱國楨笑道:「大少爺又長高了啊。」

周維烈介紹說:「朱叔叔,這兩位是我的的同學鍾開萊和閔嗣鶴。鍾師兄,閔師兄,這位是著名武術家朱國楨先生。」

「朱先生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