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八章 二吳(1 / 2)

帝國重器 周碩 3291 字 2021-10-29

第二百六十七章

海軍的問題是海軍要自力更生,相較於三百萬的陸軍和遍布全國的空軍,八十年代的海軍只能算是小小兄弟。

不論是規模還是預算資金,窮,j乎就是貼在海軍臉上的標簽。

可也正因為規模小,所以他們更有可能憑借自己的努力完成自我的更新換代。也正是因為窮,海軍自我進化的願望,比陸軍和空軍都更強烈。

胡文海只是負責指出一條道路,提供海軍缺少的資本關鍵技術,其他的具t工作還要看他們自己。

究竟能否說f海軍接受這個方案,由此需要投入多少資源,這就不是胡文海能夠左右的了。

池秘書帶著胡文海的「奇思妙想」回了帝都,遠洋漁業的開發究竟能否通過,那就不是他能夠左右的了。

不過大概是對胡文海如此積極為海軍出謀劃策的投桃報李,沒有j天一個好消息就從天而降了。

為了這個消息,胡文海甚至連難得的休假時間都放棄了。登上掛名空軍的黑鷹直升機,以最快的速度趕到了帝都。

在帝都,一個改變歷史的機會正在等著他。

就在胡文海趕往帝都的時候,一個德國人的名字,正在迅速的成為中國改革開放新的寵兒。

維爾納.格里希,這個來自德國的退休老工程師,獲得了全中國人的注目。

1984年,一個資本主義德國人,成了社會主義中國武漢柴油機廠的廠長。而到了1985年,在格里希的管理下,武柴以無比華麗的姿態完成了自己的重生。

曾經產品嚴重滯銷,虧損和低效率生產根深蒂固的武柴,就這樣在一個外國人的帶領下,變成了產品供不應求的明星企業。

針對這樣不可思議的轉變,中國各大新聞媒t都將目光瞄准了武漢柴油機廠和這個德國來的老人格里希。

很多人滿懷期盼和疑h,為什么一個中國企業在一個德國老頭的手里。竟然就發生了這么大的變化

媒t們像是最好學的學生,希望能夠在這個老頭身上找到中國國企改革的方向和秘密。

老頭格里希雙手一攤,坦言,無他。管理嚴格是也。

說起來也真是沒甚新奇,老頭格里希能夠將武柴扭虧為盈,根本原因就在於他是一個德國人。

洋大人認真起來,國企里的大爺們就好像被chou了一鞭子的狗一樣,又勤快又認真的跑了起來。

格里希的成功經驗無非是鐵面無s、嚴格管理。他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下到車間,手上一支吸鐵筆,一把小錘子和一本記事本。

單單是因為對武柴車間工作環境的整頓,就讓武柴生產的柴油機品質上了一個台階。他痛快的將一個從來不到生產一線去的總工程師踢出了工廠,又順利的重建了武柴工人對工作的責任心。

僅憑這三板斧,可以說是後世中國任何一個企業都能做到的程度,武柴就在他的手上起死回生了。

這件事情經過報紙的報道,甚至驚動了一位副總理,親自跑道武漢像個學生一樣,向格里斯請教如何管理一間工廠。

一時之間。中國人即歡欣鼓舞,又感到無比沮喪。

受到鼓舞的,是因為格里斯的工作證明了國企並非不能通過改革實現重生。

而沮喪,則是因為在中國沒有國營企業的廠長能夠像格里希一樣「沙發果斷」。

他的鐵面無s,似乎在國企系統里根本無法實現。

關於國企改革的話題,再次在中國大地上火熱的討論了起來當然,整個八十年代,實際上國企改革的話題可以說從來沒有冷卻過。

正是在這一p輿論紛擾之中,胡文海的黑鷹直升機抵達了帝都。

和歷史上相比,這時的帝都上層卻更顯暗流涌動。

格里希的事例似乎在這里沒有引起歷史上那么大的回應。

但很少有人知道。相比於歷史上計件工資、質量管理、滿負荷工作這樣「平凡」的進步都能引起社會驚詫、中央側目的局面,一顆堪比通古斯大爆炸的報告,早就在上層引起了狂風驟雨般的討論。

這份報告,就是中央調查組對綉城現行工業t系改革的調查報告。

胡文海並不清楚。呂秘書離開之後,一支中央暗訪調查組就進駐了綉城。對這個一直只聞其聲、霧里看花,被刻意遺忘的權宜之地進行了細致的調查。

讀作勞務派遣,寫作「社會保障」的勞務用工制度,無疑為工人提供了一個穩定的生活保障,但同樣剝奪了工人工廠主人翁的「權力」。

究竟能否允許這樣改革。上層討論中竟然普遍表達了謹慎樂觀的態度。

說起來也不奇怪,這本來就是未來的改革方向。健全社會保障能夠減輕企業負擔,而且更重要的是,它讓國企裁員和破產都有了可行x。

哦,對。在1985年還有一件值得書寫的大事,渤海省盛京市的市長親手將三張破產警告書,j給了顫抖著手的三家國企負責人。到1986年,這三家國企成為了新中國第一批破產的企業。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尋找下崗、買斷和國企改革的理論和政策支持,是中國改革上層首要解決的問題。

歷史上,可惜大下崗並沒有等到社會保障在中國普及的那一天。然而時間不等人,一件正確而無奈的事情,y上的結果就是j乎斷送了公信力和基本盤。那些相信「國家不會不管我」的工人,最終成了最不相信t制的一代人。

是誰的錯呢

只能說是歷史的無奈吧。

格里希1993年離開武柴之後,這座曾經的明星企業j乎是轉瞬間回到了1985年之前的虧損和人浮於事、缺乏責任心的狀態。

誰又是無辜的

所以對胡文海搞的這個「勞務派遣」,上面可真是瞌睡遇到了枕頭。

然而對綉城促使國企內部激烈競爭互相吞並的這個做法,很多人又有不同意見。

國企內山頭眾多,互相吞並涉及到的利益和權力平衡,更是讓人畏如蛇蠍。要是這么搞,單單一個綉城還行,左右不過是一些土鱉坐地戶,能鬧出多大的動靜來

可要說弄到省級、部級。甚至是央企也互相「撕b」的地步,不能不考慮影響。

另外就是關於盤活資產存量和成立三產總公司的做法,這個倒是讓上面的不少人都大開了眼界,原來企業手里的不良資產還能這樣搞

只是二輕和商業局、二商局系統要有什么反對。卻也抵不過工口的能量更加強勁。

說到底售貨員這個工作吃香,和上層商業系統的發言權完全不是一回事。畢竟還是七個工業機械部,出的工程師更多不是么。

而胡文海借助項目大力推動的標准化和質量管理,同格里希對上層的觸動一樣。感覺確實是個好東西,但是回頭看看自己。好像沒什么信心能推行下去。

和這樣一份全面而成t系的改革樣本比起來,格里希在武漢柴油機廠搞出來的動靜,就有點成了綉城腳注的感覺。

而一手締造了綉城改革局面的胡文海,此時卻並不知道自己正身處於一場龍卷風的風眼之中。

他來到帝都,完全是為了另一件事,一件對他來說無比重要的事情。

專門為中國市場增強了動力,優化了高原x能的黑鷹直升機,正徐徐降落在帝都北航學院的一處空地上。

林千軍頂著巨大的風壓,迫不及待的跑上前去,親自拉開了黑鷹直升機的機艙大門。

胡文海帶著頭盔和墨鏡。裂開嘴「無聲」的向他笑了笑,在林千軍的禽獸托扶下,g脆的跳了下來。

背後的直升機發動機聲越來越小,胡文海摘下了頭盔和墨鏡,有些激動的和林千軍擁抱了一下。

「林主任,你可想死我了」

胡文海笑的y光燦爛。

「想抓住你胡文海可是不容易」林千軍打趣他,將他引到了c場的旁邊。

在離直升機略遠的c場邊緣,一群人正熱切的等著胡文海的到來。

第一個映入眼簾的不是別人,正是老熟人北航的副校長翟友江。要說大概還真是名字起的好,翟友江朋友如過江之鯽。翟校長確實是一個。讓人很難忘記的人。

胡文海連忙伸出手去,和翟友江緊緊的握在了一起。熊貓國產化項目組的辦公地點,就設在了北航,翟友江是項目組和學院之間負責溝通協調的主要領導。

不用問。今天出現在這里的這批人,就是整個熊貓國產化項目組的主要領導了。

在和翟友江打過招呼之後,胡文海有些拘謹、又有些激動的站在了一個和藹的老人面前。

林千軍剛想給他介紹,卻不意胡文海擺擺手攔住了他。

「不用林主任介紹,我當然認識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