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三章 寶珠寺外夜未眠(1 / 2)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水滸求生記最新章節!

午夜子時的二龍山,顯得寂靜而神秘。寶珠寺前那一處廣闊的平地上,唯見露氣盈庭,殘月在天。

與那秋蟲的呻吟遙相呼應的一陣鼾聲中,一個白衣書生披星戴月,迎風起舞。只見他一邊舞著手上那柄收放自如的軟劍,一邊在口中默念著劍訣:「頭腦心眼如司令,手足腰胯如部曲。內勁倉庫丹田是,精氣神膽須充足。內外功夫勤修練,身劍合一方成道!」

但見這書生手上那柄箭忽上忽下,忽攻忽守,虛虛實實,實實虛虛,直舞得是劍光閃爍,繁復至極。只見那書生正舞到妙處之時,忽聽一人贊道:「好劍法!」

這舞劍的書生在這大半年來,每逢夜幕降臨之時,便重習起這套劍法,經過這段時間的錘煉,雖不至於叫這具軀體脫胎換骨那么誇張,起碼也是練得耳聰目明。之前他早就察覺到有人在一旁觀看,只是他心中毫不在意,暗道旁觀這人乃是當世道家高人的徒弟,雖不善馬上臨陣搏殺,只是那馬下一對一的功夫卻是不可小覷。話說這書生此時聽旁觀道人發聲,便起了一個收劍式,直朝那道人拱手道:「雕蟲小技,卻叫道長見笑了!」

那道人連忙擺手,回道:「王倫哥哥這套劍法卻是在何處學來的?怎地看著其中精髓竟是我道家風骨?只是我觀那劍招奇妙,直叫小道大開眼界,實乃有聞所未聞的奧秘夾雜在劍招之中!」

王倫將那柄軟劍收入劍鞘,嘆道:「此套劍法一共有七十二招,乃是昔年奇遇,由一位世外道長傳教與我的,往日一直沒空練習,如今這半年來夜夜練習,我雖不求上陣廝殺,但也覺這具皮囊在半年之中強健不少!」

那道長點頭贊道:「武藝本為強身健骨之用。若一味好勇斗狠,倚勢凌人,反墮入魔道也!只是這位教習哥哥劍法的道長他身在何處?既然他能創出這套劍法來,實是當之無愧的道家高人,就是比之我恩師羅真人,依貧道看,恐怕也是不遑多讓的!」

王倫見說嘆了一聲,腦海中浮現出年幼學劍時的情形,當時只記得每每夕陽西下之時,那老道都會神情落寞的對著山邊殘雲嘆氣。自己那時還小,好奇心特別重,好幾次躲在老道身後聽他自言自語。聽他說什么這套劍法除了他,天下已無人會使。若自己這小孩兒不好好學,將來這套老祖宗傳下來的武學隗寶便要失傳。那時自己還不懂事,領會不到老道士當時的那種蒼涼心境,倒也沒怎么把他的話當作一回事。後來考上大學,遠走他鄉踏上漫漫求學之路,更是與這老道人隔得遠了。直到最後漸漸失了消息。

自從穿越到這個時代以來,他還會時時記起這位仿佛世外高人的長髯老道,慢慢也能體會那蒼茫黃昏下一個老道人的孤寂。

那道長不想自己一句話叫王倫陷入沉思,面露惆悵之色。忙道:「小道無心之言,哥哥切莫憂思過慮!」

王倫嘆了口氣,收回思緒,只道:「久聞公孫道長乃是當世奇人羅真人座下高徒。還望點撥一二,也好叫小可有些長進,日後不會丟了我那師父的臉!」前世之時這位老道並未要求王倫拜師。只是王倫感他傳授劍法之恩,又蒙他教授自己做人道理,心中早已將他視為恩師。

那公孫勝點了點頭,也不藏私,直道:「劍為短兵王者,三面皆刃。故其用泠與單刀迥異。時下流行之劍法大率勵入刀法,雖劍光耀目,實類花刀,不足稱也。而用劍之要訣全在觀變。彼微動我先動,動則變,變則著矣。此皿句皆在一箇字行之,所為一寸匕。所謂險中險,即劍不離手,手不著劍是也。小道觀王倫哥哥心明眼亮,怕是發現小道多時了。而且心氣沉著,膽氣不缺,想哥哥是梁山泊主,統帥萬人,自然膽氣過人,從容沉著。只是小道觀哥哥手法、身法、與步法有些遲滯,想是累積時日無多,臨戰經驗不豐所致,倒不是甚么大問題!」

這時揉著惺忪雙眼的焦挺聽到此言,忍不住道:「公孫道長,我哥哥他身上纏著二十斤負重,當然手腳不靈便了!」

公孫勝聞言一驚,如此奇妙的劍招,若是配上內外兼修之人使出,真真不可小覷。若如此堅持數年,只怕卸下負重之時,便是這白衣書生大功告成之日了。

王倫舞了一回劍,大汗淋漓,此時收了劍,就和公孫勝席地而坐,吹著山風,大家隨意聊些劍法之類的,聊完劍法,兩人又聊起些江湖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