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一章 從幕後到台前(1 / 2)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水滸求生記最新章節!

在冷兵器時代,一段堅固高聳的城牆,絕對是讓所有攻城方都會頭疼不已的所在。對於王倫的梁山軍來說,大名府這座大宋北邊戰略重鎮,同樣毫不例外。

梁山軍唯一一次攻打州府的經驗,便是不久前在濱海的登州城身上獲得的。當時王倫采取的便是奪門的方式,目前看來,這種方式是極其可取和有效的。一來不必將大量士卒的性命靡費在城牆的爭奪上,二來破城效率極高。失去城牆,守軍還極有可能組織力量反撲。但是失去城門,無疑會給防守方的軍心帶來毀滅性的打擊。

當然了,這是建立在國內政局的穩定,守軍防范意識極低的基礎上。若是兩國相爭,在戰爭氣氛極其濃烈的情況下,再想用這種派遣成編制的武裝混入城池,使用里應外合的手段奪城,成功率不高不說,還有編排異己,遣人送死的嫌疑。

武松當時在接到混入城池的將令後,主動建議將手下部眾分為兩百余伙從事各種行業的小販,推著江州車兒又或體型更大的太平車兒,將兵器、衣甲都隱藏其下,後來又遇上燕青這個百般伶俐的本地人幫襯,終於極其順利的混入城中。

之後便有燕青指點,武松派手下人出面,在大名府西門邊上背街處租了十幾戶相隔不遠,帶有大院的宅子,逐步把街面上的部眾撤了回來,只等大部隊臨城下寨的頭一個夜晚,按預先約定好的計劃行事。

這日休整一陣後,王倫帶著大軍趕在天黑前,臨著大名府的東門下寨,並示威似的在城門外展現了一番梁山軍的肌肉,方才收兵回營。

這樣做有兩個好處,一來造成城內的恐慌氣氛,可讓武松、燕青察覺行動的信號。二來可以把大名府的有生力量盡可能多的吸引在東門,好為武松三更時奪門減輕阻礙。

等天一黑,王倫便在夜幕的掩護下,繞著這座巨城走了半圈,在約定時間前,趕到西門外,等候城內武松的消息。

等他趕到西門外時,離約定時間只剩一個多時辰,王倫吩咐除了警戒的人手外,其他人都下去歇息,並蓄養馬力,好在現在氣候不冷,大家伙兒穿著皮甲,和衣而睡倒也正好。

「真不愧是我大宋北京,如此大的規模,繞城半圈,怕不止二十多里路?」王倫這個時候卻有些睡不著,在夜幕下和新拜的軍師許貫忠閑談。

「應該差不多,咱們離城繞得稍稍遠了些!不過咱這大名府乃是當今天下口數最多一府,這卻不是虛言!官家登基不久,便在崇寧元年(1102年)時,普查過四京戶數和口數,咱大名府戶數雖然比東京開封府少萬戶之多,但是在口數上比他超出十萬有余!」

國人說起家鄉時,都有一股天生的親切感和自豪感,縱然灑脫如許貫忠,也不例外。

在崇寧元年的普查中,大名府總計有戶數十五萬五千二百五十三戶,口數五十六萬八千九百七十六人(宋代人口普查沒有列入女性的習慣,此時大名府的實際人口,應在百萬以上)。

許貫忠身為土生土長的大名人,確有他自豪的資本。

作為一個穿越者,王倫雖然記不得這大名府的詳細情況,卻也對它的重要地位略知一二。大名府在開封府以北四百里處,離遼國邊界約八百余里,西臨太行山東麓,東南北則是廣闊的華北平原,黃河、漳河、御河三大河系構成了大名府十分發達的水道交通,成為了漕糧運輸的重要交通線。而大名府更是南方物資運往河北的集散地,被譽為河朔之咽喉。

有著如此優越的地理環境,大名府的經濟也極為發達,此時的商稅和酒稅都緊隨東京開封府,名列四京第二。

這樣的一座重要的城市,歷代都被視為兵家必爭之地。自從大宋建國後,遼國一直是這個新興政權的頭號威脅,每有戰事,河北便成為宋遼之爭的主戰場,而大名府則自然而然的成為了御遼的指揮中心,在仁宗時,升格為北京。

這座政治、軍事、經濟地位都極為突出的城市,就這樣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出現在王倫眼前,作為一個深知歷史大勢的過來人,叫他不得不替這座古城蹉嘆。

因為在數年之後,金人的鐵蹄便會踐踏至此,給生活在這座大宋陪都的人民帶來無妄之災。待金人唱罷,便換成草原新興勢力蒙古上場,落後的漁獵、游牧民族對先進農耕文化的摧殘,一幕接一幕的上演著,直到二百多年後,這座古城徹底被漳、衛河水所淹沒,自此沉寂於河沙淤泥之中,再也不見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