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五七章 斷金亭書生責賢(1 / 2)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水滸求生記最新章節!

ps:想聽到更多你們的聲音,想收到更多你們的建議,現在就搜索微信公眾號「ddxiaoshuo」並加關注,給《水滸求生記》更多支持!

在梁山泊上,有一處亭樓盛景,乃是王倫足跡基本罕至的地方。卻問此地有何不凡來歷,竟叫王倫有意無意忽略了它?

但見這亭子三面環臨深谷絕澗。十二根石柱,撐起一個歇山卷棚式的屋頂,四檐上翹,脊獸栩栩如生,大有凌空欲飛之勢。有道是:四面水簾交卷,周圍花壓朱闌。萬朵芙蓉鋪綠水,千枝荷葉繞芳塘。華檐外陰陰柳影,鎖窗前細細松聲。江山秀氣滿亭台,豪傑一群來聚會。

原來,此地正是坐落於梁山西側懸崖之畔,憑欄遙望李家道口的斷金亭,可謂與前後兩位白衣秀士都結下了不解之緣。

遙想當年,「老」秀士王倫便是喋血於此,被忍無可忍的林教頭火並而退出了梁山舞台,成就了托塔天王晁蓋後來一時無兩的江湖地位。

同樣,「新」書生王倫也是因為這具軀體的前任在此觀雪景,無端被雷電劈中,隨之卷入這個風起雲涌的時代,這才有了現在傲視山東的新梁山。

今天,王倫卻要在此大宴賓客。

這三位主要賓客之中,有兩人: 乃是當世之大賢,注定名留青史的人物。而剩下陪太子讀書的那位,卻也不簡單。在原本軌跡中,便是他由案宗上那些枯燥的文字中,看出了治下縣衙都頭武松的冤情,本著良心,從輕處置,才保下了這位打虎英雄的一條性命。

客人分量很重,陪客來歷卻也不小。

此時梁山泊的三位軍師,雖然都在山寨。但因為各人手頭都是一大堆的事兒,王倫一個也沒叫。其他頭領,也都是各司其職,在職在崗。除了「焦不離王,王不離焦」的焦挺,王倫只請了柴世宗嫡孫柴進柴大官人相陪,於公於私,他都是最合適的人選。

酒筵擺好,客人也該入席了。當聽到王倫身邊這位官人就是前朝柴氏嫡脈時,饒是幾位抱著「漢賊不兩立」原則的正人。也不禁微微欠身。高家沒臉沒皮的可以不認舊賬,當今天子可以暗地里搞小動作,但這幾位君子不能沒有表示,畢竟這國家,都是從人家孤兒寡母手上硬搶來的,士人們愛說「得國不正」之類的言辭,抨擊的就是這種行為。

但主動和柴進見禮,僅僅只是替自家東家略表歉意。當王倫舉起酒杯,作祝酒詞時。眾位客人便不那么配合了,張叔夜和宗澤對視一眼後,壓根沒有動靜。唯有陳文昭嘆了口氣,舉杯和王倫意思了一下。算作敷衍。剩下兩個後生小輩張伯奮、張仲熊自然是唯父親馬首是瞻,如中了定身法一般,不言不語。

王倫搖頭一笑,和柴進一起朝陳文昭舉了杯。自飲了杯中之酒,把酒杯放下後,王倫便出言招呼大家吃菜。

這時卻聽張叔夜把手一攔。出言道:「王首領不必客氣!你我立場懸殊,怕也沒有同桌暢飲的緣分。今日閣下把我等三人擒至山,如果有話,還請明言。只是請聽老夫先說一句:若要叫我們折節入伙時……」說到此處,張叔夜「呵呵」冷笑,望著王倫斬釘截鐵道:

「張某願以頸試劍!還望王首領莫要多費功夫!」

話說這位張叔夜張太守雖是文臣,但自幼熟讀兵書,身上還懷有武藝,是以為人作風與性子較為溫吞的陳文昭成了鮮明對比。既然不願與王倫虛與委蛇,說話便直來直去,擲地有聲。

「入不入伙,飯總是要吃的!」王倫笑了一聲,道:「這里時令菜蔬都是從附近百姓處采買的,幾位父母官可以取箸嘗嘗!」

「買來的?你的錢又是從哪里來的?你梁山不事生產,專一劫掠官府,拿朝廷的錢,收買人心,可惡尤甚!」

三位正主兒還沒說話,真正無關緊要的小輩已經拍案而起,原來是張伯奮明白了父親的心志,此時說話已經不再留甚么後路。

「黃口孺子,不知高低!我家哥哥與你爹爹說話,豈有你插嘴的份?」柴進起身喝道。

「你!」張伯奮氣急,一只手指向柴進,剛要出言罵還,卻見張仲熊慌忙拖住哥哥,死死拽住他的衣衫,張伯奮回頭怒視,就在這時,只聽張叔夜出言道:「老大!我和王首領說話,你不要插嘴!」

「無妨!令郎有話但講不妨!有道是「理越辯越明」,在座都是明事理的人,小可倒也願意與諸位論論這個理兒!」王倫替柴進倒滿酒,示意他坐下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