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零八章 就在明州過年(1 / 2)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水滸求生記最新章節!

王倫想要趕回梁山過除夕的願望落空了。

原因主要出在兩個方面,一是婁敏中、祖士遠包括呂將在內的幾人,家眷還在路上。王倫倒是可以留下兩條船自己先走,但是一想又覺得不妥,人家舉家來投,你連多等幾日都不願意,如何叫人歸心?

好在山寨沒有甚么大事,河北的事情已經飛鴿傳書交由蕭嘉穗、許貫忠他們操持去了,李應的新兵還需要時間休整,是以也不急於一時,大不了就在明州過年。

第二個,就是張近仁和高可立那邊出了點事情。

原來張近仁和高可立在收拾山寨時,恰逢新城縣往州城押運糧草。作為杭州運往東京漕糧的一部分,新城縣的這批糧食這可是一口大肥肉,歷年都曾往由拳山下過,只不過因他平日山寨實力不濟,擔心朝廷的報復,是以一直不曾下嘴。

哪知眼下這伙沒長眼的又送肉上門了,張近仁和高可立一合計,去大寨入伙也沒點見面禮,實在覺得臉上不光彩,兩人便點起山寨全伙嘍啰,連夜偷襲了這縣里的運糧隊伍。

話說朝廷在東南本來就沒有配備多少兵力,大州顯郡里面才有成建制的禁軍,下面各縣里哪有像樣的隊伍?於是乎這伙衙役、廂軍、民壯組成的運糧隊伍成了張、高 二人的下酒菜,最終生生五萬石糧食成了他們的戰利品。張近仁和高可立喜不勝收,押著數不勝數的牲口大車以及趕車的民壯,浩浩盪盪往四明山而來。

杭州知州趙霆得知糧草被劫以後,大發雷霆,責成手下指揮使王子武與另外兩個指揮使一齊發兵,務必要追回這批糧草。這王子武倒不是個酒囊飯袋,也有會會張近仁和高可立的心思,在得到賊人棄了巢穴往明州方向去了以後。請求知州派人知會越州方面,提供大軍補給,他則和另外兩個指揮使帶領大軍,輕裝前進,終於在越州平水鎮趕上了由拳山的隊伍。

大家血戰一場,張近仁和高可立寡不敵眾,差點死在黎明的前一刻,正在這危急時刻,遇上一彪人馬過路,原來是晁蓋的前鋒丘大將軍探知前方有隊伍廝殺。特意過來看熱鬧,一見是自己人被朝廷剿殺,那還得了?當即率領身邊的五百騎兵往官軍隊伍里沖去。

話說這杭州駐扎的都是步軍,欺負一下同是步卒的山賊還綽綽有余,何時正兒八經的和騎兵打過仗?再說丘大教頭除了望風的功夫了得,本身還是很猛的,帶著人馬往官軍隊伍中殺了個三進三出以後,官軍基本就成潰兵了,唯獨王子武還領著一伙人負隅頑抗。甚是勇猛。

丘岳見狀來了興致,親自揮著三停刀朝王子武殺了過去,四十余合後將他一刀拍到馬下,高可立提刀就要來割此人首級。被丘岳攔住,道:「此人本領不俗,殺之可惜,捉回去請晁盟主示下!」

高可立原本在歙州就見識過此人本事。似明教賀從龍那樣的人物,在他面前都討不到好去,他早就心中欽服。此時丘岳發話了,他也不敢違逆,憤憤走了。

後來等晁蓋聞訊趕來時,仗已經打完了,由拳山損失慘重,本來就三五百人規模的寨子,此時能喘氣的剩下不到百人,叫他們如何能夠心平。晁蓋好言安撫兩人,知道王倫還在四明山等候,特把隊伍交給吳用,他則帶著張、高二人,先為趕赴四明山覲見王倫。

一見面,兩人就哭個不停,好歹聚義多年的弟兄,這一仗差點就全部報銷了,這兩個是又傷心又慚愧,王倫好言撫慰良久,忽然想到李應還差幾個幫手,山寨頭領各司其職,實在擠不出人來,這不是兩全其美的事情?

等王倫把話說完,兩人停止啼哭,一想自己損失了三百人,王首領馬上給補充到五千人,雖然明言不是主將,但他倆哪敢有那個奢望?人江南綠林盟主晁蓋手下也才五千人,原禁軍教頭丘岳,也才是四明山的四當家(前面還有公孫勝和吳用,公孫勝回家請師父赴濟州島避難未歸),他們兩個新人一下子就坐二、三把交椅,如何還不滿意?

這樣一想,兩人心情就好多了,王倫又提出把受難的弟兄按照梁山標准撫恤,兩人也感覺很滿意,這些錢,應該可以夠他們直系過上後半輩子了,起碼能給弟兄們的家眷一個交待了。

安撫下這兩人,王倫又告知晁蓋這個年要在四明山過了,把晁蓋歡喜得跟甚么似的,直道:「恁地,跟賢弟拜年也方便多了!」

王倫哈哈大笑,又和眾人聊了幾句,笑道:「李庄主怕是早就不想干這個迎來送往的差事了,這不一有帶兵的機會,比過年還高興!他對我,也是對你提了個要求,要你支援他三五百老兵,也好讓他在河北能立住腳!」

晁蓋見說,沒有做聲。倒不是他舍不得,晁保正義氣過人,還不至於小氣到這種地步,只他從二龍山出來的人,他惟願他們在梁山都過得好,都能夠如魚得水,此時借調三五百人算個甚么事情,只要能幫到李應,他晁蓋願意做一切力所能及的事情。只是他不明白王倫把李應分出來到底是個甚么打算,所以問道:

「賢弟,你把李家兄弟分出來,是准備在河北和田虎大干一場?」

張近仁和高可立見說,也是十分關系自己日後的定位,都是目不轉睛的望向王倫,只聽王倫道:

「田虎人心不足蛇吞象,撐個半死自己還不知道,不久必有報應。我們山寨目前一切資源,都要圍繞年後攻島運轉,其他不在計劃之中。我叫李庄主出來領兵,是准備在河北中部新設一山寨,影響整個河北路。你也知道,楊林和王慶手下大將杜壆在滄州鹽山落腳,太過偏僻,影響不足。咱們在河北中部黃河沿岸落了腳,日後再有甚么風吹草動,咱們不至於鞭長莫及!」

說到這里。見張近仁和高可立一副完全不明白的表情,王倫簡略的將年後在高麗的事情介紹了一番,兩個聽得心潮澎湃,都問王倫為什么不調他們上高麗建功,晁蓋見說,在一旁大笑道:

「若是我等也要當主力時,山寨還不知到了甚么時候!我那梁山二十萬馬步水軍精銳整戈待旦,就是等著這一建功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