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二四章 自古創業多艱辛(四)(1 / 2)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水滸求生記最新章節!

降卒要靠工程兵來看守,做出這種決定的王倫多少有些無奈。

若問梁山缺不缺人,說實話,也缺,也不缺。

怎么說呢!自從高俅臨死之前那亡命一蹬腿開始,京東境內便陸陸續續有高達六位數的百姓投靠梁山,要說在里面吸取個五七萬壯丁完全沒有問題。

實際上事實也真是這樣,這半年前後有七八萬人自發投軍。不過現在的梁山集團逐步朝正規化靠攏,對兵源素質的要求也逐漸提高,是以最後被山寨優中取優,主動精簡到最後只錄用了四萬余人。

三萬余新血加入,照說也能撐起現在的局面。但問題的關鍵是,梁山這半年從里到外有無數編制在這個時候擴編或新建,從守備軍各關隘、分寨守軍,到野戰軍的戰、輔兵員、包括預備軍的擴充,還是讓優質兵源處於供不應求的態勢。更叫但凡有點作戰經驗的老兵成了熱餑餑,即便各個編制的主將親自出面,不爭個面紅耳赤,根本要不來人。

就連王倫為手下九位文官貼身安排的九個新編警衛營,新兵都高達九成。這還是王倫親自下力氣協調過後的結果。當大部分的老兵一聽,要去這些個遲早轉為地方守備部隊的「警衛營」,第一反應都是揣著小心詢問自己是不是觸犯了軍法,不然{ 干嘛「貶」他。

筋骨不全的二線部隊在這個時候頂不上去,無奈只能占用野戰軍的大量資源。

步軍第三軍就被釘死在臨時糧庫的所在地,負責糧倉的保衛工作。為此史進沒少跟朱武遞話,為自己堂堂一支正規軍卻只能充當守衛部隊叫屈。

步軍第十軍的馬氏兄弟,擔負著震懾含資縣境內或明或暗排斥新政權土地政策的豪強們的重任。而武松和卞祥部又分頭在真番各地「救火:史文恭幾乎走的全是「大城市」到「大城市」的連連看之路,兩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許多星羅棋布的小城還不一定知道外面的世界發生的巨變,這都需要足夠的力量讓他們清醒。

而蕭嘉穗為開辟第二戰場。從全羅道和慶尚道的分界嶺小白山脈突入這片不是崇山峻嶺,便是被崇山峻嶺包圍的盆地的地區,帶走了專業山地軍縻貹部,以及欒廷玉部和孫安部,共計兩萬余人。

如此說來,坐擁十幾萬大軍的統帥王倫,身邊竟只剩魯智深和李逵兩支野戰步軍(袁朗留守梁山未至。此前原本是魯智深發揚風格,提出主動留守梁山,換其它九個軍的弟兄跟隨王倫前來高麗。哪知鄧元覺心情不好,想在戰場之上發泄一把。作為新任瘋魔軍的二號人物,這個面子還是要給他的。最後是赤膽軍的袁朗,主動放棄這次寶貴的機會)。

仗打到李資謙的實際控制區,一字平推的概率就會小上許多,而血戰八成是避免不了的,這時候步軍的地位便顯得尤為重要。畢竟馬軍突擊、穿插再厲害,也取代不了步軍的作用。就說史文恭吧,要不是拉了一批反正的大仁國步軍,這數州重鎮豈是說下就能下的。

「不等了!常言道『慢工出細活!』。我們這邊催得急了,難免叫武松和卞祥兩位兄弟心里有壓力。他們一有壓力,若是清理得不那么干凈,說不定隨著縣令們上任得警衛部隊就要吃虧。傳令魯智深和李逵兩軍。開始向霅縣靠攏,咱們明日便往李資謙的王京慢慢進發!另外你提醒一下陳文昭,他這個太守該移駕霅縣,正式上任了!」

「陳太守在含資縣和仇通判相得益彰。只怕都不想走了!」朱武笑著附和了王倫一句。

「讓仇悆帶一帶陳文昭,看來好處還是明顯的!」

話雖說的是讓通判帶太守進入狀態,但王倫此言一點也不滑稽。雖然陳文昭上山前官居知州。而仇悆只是大名府下面一個縣城的小官,且還不是主官。

但和陳文昭相比,仇悆無疑優勢明顯,因為他更深得梁山撫民之心得。陳文昭再是個良吏,從前依循的治理經驗,都是宋朝那種漸現僵化的觀念理念,對於一個朝氣蓬勃的新政權來說,很多做官的慣性實在要不得。

「真番治理看含資啊!」王倫頗有感慨的嘆了一聲。

此次上任的八位地方官,都沒有仇悆面臨的難題大。可以說仇悆起著示范作用也不為過,他這一炮打響了,其他幾個縣城,估計就沒有甚么難題了。

因為,別人遇到的難題,仇悆會遇到。別人遇不到的難題,仇悆卻仍然會遇到。只要仇悆在含資大刀闊斧,一往無前,別人即便遇上解決不了的難題,也能在仇悆這里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