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六二章 縱然我倒行逆施,也有你們一路追隨!(1 / 2)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水滸求生記最新章節!

好家伙!

當年在陳橋驛上,趙匡胤到底是自導自演,還是假戲真做,王倫不想猜,也懶得猜,畢竟這是柴進的痛腳。但今時今日朱武搞出這一幕來,王倫知道,自己被他「擺」了一道。

之所以在擺了一道的「擺」字上面著重加上一個引號,倒不是說朱武有陷害自己之意,而是此人……簡直太會做人了!

怪不得當初史進不過二十郎當歲(或許當時還未滿二十)的一個毛頭小子,作為老江湖的朱武就敢把一寨之主的位置讓給他做,看來審時度勢這四個字,已經融入此人的骨髓里去。

這個時代確實存在一種風氣,那就是大人物想做甚么事,並不會直接提出來,因為這樣會很掉價。通常這個時候就會有敏銳的下屬在洞悉了上司的想法後,會投其所好主動提出請求,接下來上司推讓,屬下再請,來來去去,概括來說,帝王的三推三讓之禮便是這種現象的具體體現。

王倫自認為自己對稱王稱帝這種事表現得並不太敏感,像田虎那種得了個玉璽就迫不及待要搖旗登基的神人,在王倫看來完全就是個**中的戰斗機。他再不濟,也不可能向一個戰斗機看齊吧?

但是朱武還是在大庭廣眾之下鄭重其事的將此事提了出來,或許他心里也清楚,自己並不一定會答應,但是他還是這么做了。

王倫沉默了這么久,一直在考慮這么個問題。那就是朱武的心態。想來想去。最後他得到了一個啼笑皆非的答案:除了他朱武,換作聞煥章、蕭嘉穗、許貫忠他們三人中的任何一人,勸進這種話估計很難從他們嘴中冒出來。

緣何?

聞煥章人稱賽蕭何,每天被海量的文公淹沒,王倫說實話其實就是個甩手掌櫃,苦的累的多是他們這些做實事的人。而這一類人通常有一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多做少說。只要把本職工作做好了。他就是梁山泊里第一功臣,無人能夠覬覦這個位置。是以勸進之功這種香餑餑在他看來,也就是個雞肋。

再說蕭嘉穗,此人屬於名士一類,最愛惜的是當屬名聲無疑,宋朝就是再無道,那也是關勝含淚泣聲的故國,你叫他們這樣的人(包括聞煥章)怎么可能一門心思鼓搗王倫稱帝?要知道,梁山泊到了今日之境界。他們這些核心頭領的一舉一動,離被記入史書也就是一步之遙。

而許貫忠,則沒有前面兩位這么重的包袱。其實要說在四大軍師里面,他是和王倫私交最篤的一個人,同時他也最了解王倫的真實想法,知道這位哥哥「廣積糧、緩稱王」的六字方針不是叫著玩的。而是發自內心的。所以別說眼下時機尚未成熟。就算已經成熟,在沒有和王倫充分溝通的情況下,他也不會貿然把這種話放在台面上說。

有了這三位的對比,王倫漸漸察覺到朱武的不簡單。

此人跟誰都是和風細雨客客氣氣,也不計較得失與名位。要知道山寨老大這個位置爭起來是要死人的(參見原本軌跡中王倫、晁蓋、鄧龍等人的結局),可他在完全掌控局勢的情況下(其實史進早在私放陳達時,就被朱武吃死了),結果說讓就讓了,可見此人心胸之廣。更關鍵的一點是,無論梁山上第一把交椅上坐著的是晁蓋、宋江、還是王倫。他都能一樣的安生立命,一路走到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