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六九章 敵營XX年模式開啟(1 / 2)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水滸求生記最新章節!

梁山序列中的太守、通判,和大宋體制中的知州、通判不同,在後者繁瑣的官制中,通判不說和知州相去萬里,起碼百里是有的。兩個官位中間隔了好些台階,若是一個官員直接從通判躍升知州,歷朝歷代的吏部尚書肯定要從墳墓里爬將出來,大罵王倫亂架天梯。

由此可見,通判在梁山眼下四個州府中的地位之重,完全符合州府副貳的身份和地位。只不過,目前擔任通判的人選,大多是正職後的尊銜,比如仇悆的正差就是含資縣令,頭銜上面加個通判,主要代表一種資歷,哪天他要出掌一方,大家也不會覺得太過突兀。

所以,張孝純便有幸成為了梁山泊有史以來第一個專職通判。因為是王倫欽定的,聞煥章也無法替他翻身。於是,一個做太守都綽綽有余的人,只能死死被釘在通判的位置上無法動彈。想必不久,此人的境遇會以流星的速度,在梁山文官中傳播。

「永錫(張孝純字),且先停一停,我來與你介紹一下!」漢城太守府的偏廳中,低頭冥思的張孝純被一陣腳步聲驚動,他有些慌亂的抬起頭來,只見聞煥章身後跟著兩個面上帶笑的士人,一位約莫四十多歲的模樣,另一位,看上去卻要年輕許多。

「這位姓馮名喜,東南學人,前真↘番郡提奚縣縣令。這位姓田,雙名之一,是真番太守陳文昭的首席幕僚,曾隨陳太守走過不少地方。」

聞煥章介紹這兩人時,先後順序略有些區別,馮喜雖比田之一年輕十來歲,但他是山寨頭領的身份,又有一任縣令的經歷在身,雖然也就那么短短數月的時間,卻足以壓過師爺出身的田之一。

張孝純雖然不在狀態。但也猜到聞煥章不會無緣無故帶兩個不相干的人給自己認識,略一沉吟,就猜出兩人身份,問道:「可是這漢城新上任的兩位縣令?」

聞煥章聞言就在心中暗贊了一聲,隨即一股惋惜之意涌上心頭,這個人在履歷上毫無劣跡,王倫為何偏偏對他如此嚴厲?只是王倫行事素來不會無的放矢,所以聞煥章也只能壓下心中這股疑慮,暗嘆了一口氣後,言歸正傳:

「這兩位調令剛下。馮長史出任安東都護府長史之職,兼任漢城府漢陽縣令,田縣令出任漢城府漢口縣令,日後我等四人同在一府共事,還望能攜手共進!」

在原本軌跡中,漢城就有漢陽的別稱,只因漢城位於漢江北岸,而根據「水北為陽」的風水道理,這座城市又被稱之為「漢陽」。與大宋漢陽軍重了名。在王倫看來,既然漢陽都有了,還能少了漢口?於是漢城直轄的兩個京縣,西城名曰漢口。取漢江入海口之意。東城則曰漢陽,照取「水北為陽」之意。

這么快配齊了城中兩個縣令?這梁山泊不是極度缺乏士人嗎?看來,要不是王倫對這座漢城夠重視,那就是對自己夠重視。明擺著上有人盯。下有人掣,自己但有異動,必被偵悉。

張孝純就搞不懂了。他與王倫可謂是素不相識,更談不上有得罪的地方。為什么陳文昭上梁山就能以禮相待,自己卻被處處壓制?倒不是說他就一心一意要投這梁山,但對方無緣無故表現出的忌憚,他總得弄個清楚!

想來想去,還是那個河東宣撫使兼知太原府的頭銜壞了事,科舉都不舉的王倫應該是怕壓不住自己,只好先來個下馬威了。這種庸俗的把戲,官場上倒也不甚少見。說甚么氣量恢弘,選賢任能,看來也不過爾爾,只是說一套做一套罷了。張孝純苦笑一聲,「原來是兩位縣尊,失禮了!」

馮喜和田之一見張孝純面色有異,下意識都去看聞煥章,聞煥章暗暗搖頭,示意他們不要哪壺不開提哪壺,張孝純的投效堪稱破了梁山泊上一個慣例,他並不是王倫第一個不喜之人,丘岳、周昂投降時,那表現簡直讓人不齒。但張孝純絕對是防范最嚴之人。

聞煥章的暗示,在這兩人看來,恰似無限的優容,馮喜不禁暗道,早有傳聞說這張孝純是梁山第二個史文恭,寨主故意錘煉他哩,看聞煥章這等照拂,估計這事有個七八分了,當下看向張孝純的眼色頗為驚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