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七九章 越來越渾濁的歷史大潮(1 / 2)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水滸求生記最新章節!

別說此時樂和在雲里霧里,就連前知五百年,後知一千載的王倫,對局勢都有點靠猜了。畢竟,眼下發生的這一切,已經變得和原來越來越不一樣了。

就說田虎這廝,在原本軌跡中面對被朝廷招安的梁山軍時,不知哪里來的底氣,完全一副等君送菜的架勢。直到手下大將相續敗亡之際,田虎才回過神來想要北投,哪知最終還未成行,旋被梁山剿滅。

此時的偽晉國,說實在的,架子要比從前拉得大多了。雖說此世綠林道上崛起了一個王倫,讓水泊梁山的吸引力空前強大,強大到讓不少真正好漢都無法拒絕。

但其同樣也起到了一個反作用,那就是強硬起來的梁山同時也把綠林中的沉渣,間接給逼到其他三寇勢力之下。所以還在夢中的田虎並不知道他實際上撿了個大便宜,雖說失去了孫安、卞祥等頂梁柱,但被他網羅的小魚小蝦,比起從前,多出十萬都不止。

嘍啰多了,聲勢自然而然便大了。從前不過數州之地的偽晉,此時差點占據了整個河東。當初在河東立國與宋國爭霸的北漢,最盛之時的地盤,也沒他田虎大。

是以,即便西軍摧枯拉朽,收復失地的速度完勝當年招安後的梁山泊,但還是給田虎留下了足夠多的反應時間,於/ 是一支不曾在河東歷史上出現過的番人騎兵,就這么神秘的出現了。

至於這支番騎的出現,未來會給大宋的國策帶來甚么樣的變化,王倫也有些拿不准。是以,連樂和都毫不知情的情報人員「驚蟄」被緊急啟用,足以映襯王倫此時內心的警覺。

只可惜,他現在能做的,唯有等待。等待更多、更真實的情報,來支撐他的判斷。以求為梁山泊的將來,把准脈搏。

幾乎與此同時,離曲院街口遇仙樓直線距離並不遙遠的東京皇宮內的,大宋帝國的最高領導層,也在就河東戰事進行緊急磋商。

「朕知道他能!」

「哐當」一聲,一塊品相不凡的硯台被狠狠砸向御階之上,藝術家皇帝趙佶還是很少有如此失態的時候。當然,這種極端情緒的根源明顯不是因為朝廷將官劉延慶的戰死。

「事到如今,還跟朕說甚么遼騎不可怕,旦夕便可聚而殲之!這是幾千騎兵的事兒嗎?!說到底。這是宋遼兩國到底能不能維持現狀的問題!」

這是一場小規模的密室會議,參與之人只有身為百官之首的權相蔡京、因高俅「殉國」而上位的原步軍太尉段常,還有同知樞密院事的王襄,和這三位朝中重臣相比,在場某個小人物的出現,就顯得有些突兀了。他就是被趙佶賜予國姓的秘書丞趙良嗣。

這么個不相干的人物和在場三位重臣同列,著實顯得有些怪異。雖說此人在大宋朝堂算不上甚么大人物,但他絕不簡單。說來他曾經還有一個身份,便是遼國的光祿卿。說明他曾經的起點不低,畢竟混到了三品的俸祿。不過身為漢人的他好像對遼國並沒有歸屬感,趁著童貫出使遼國的時候,秘獻收復燕雲十六州的可行性計劃。遂深得童貫信賴,秘密將他帶會大宋,並將名字「馬植」改為李良嗣,後來趙佶「嘉納之」。賜姓趙氏,便有了現在的趙良嗣。

由此人抵宋後盡心盡力給遼國挖坑來看,他絕對不屬於契丹人的間諜。所以趙佶今日在涉及宋遼關系重新定調之時,特意也把他也叫來了。

剛才趙佶一發火,在場的幾個老狐狸居然沒有煽風點火。太尉段常是頂替高俅上位的禁軍殿帥,其天然立場便與樞密院有些分庭抗禮的趨勢,不然他這個位置坐兩天就會不穩,趙佶絕對不會容忍自己手下帶兵的和管印的搞到一起。就連八面玲瓏的高俅在世之時,對於媼相大人,同樣會時不時表現出自己獨立一極的矜持來。

同知樞密院事的王襄是童貫的副手,雖在軍機重地當差,卻是個徹徹底底的文臣,他調來此處之前的職務是吏部尚書,一看就是手腕不凡的老宦海,趙佶把他調到樞密院,一來擠入宰輔行列,二來未嘗沒有仿制童貫獨大的想法。由此可見,此人也不大可能是童貫的黨羽。

蔡京就不說了,和童貫這些年是又拉又打好不熱鬧,這一公(公相)一母(媼相)兩相之間的恩怨情仇已經不能簡單的歸結到「奸臣都是一伙的」簡單概念中來。往小里說,畢竟都是各自黨羽心目中的神像,為了爭奪有限的朝廷資源而培植勢力,不可能不碰撞。往大里說,你管民,我管軍,同得官家信賴,都是強勢慣了的人,就算小事相忍,但執政理念也不可能沒有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