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八六章 又出幺蛾子的高麗使節(1 / 2)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水滸求生記最新章節!

原本定於翌日舉行用以接待高麗使節的隆重典禮,硬生生被往後延遲了半個來月。倒不是說宋國君臣有意要晾一晾高麗人,而是對方此行所帶來的消息實在太出人意外,宋國上下需要時間來全面評估一下此議中所隱含的利弊。

政治上、特別是軍事上的事務,還需要聽取一下遠在河東前線的樞相童貫的意見,不過生意上的事情就好辦多了。

這廂高麗人剛剛進獻上一百萬貫的定金(十萬兩黃金),那廂趙佶便迫不及待的下旨東南數十相關軍州,各自按份額將國庫中的糧草運往明州以待裝船。單從這件事情上來看,宋廷的效率可謂高得驚人。

最引人注目的價格問題,也在經過一番討價還價後,最終談攏:其中陳糧按照年份,三石粳米賣價四兩銀子到四兩五錢不等。而新糧則是一口價,一石二兩銀子。

關於這個價格,均高於雙方的心理預期。

就朝廷來說,這個價格比之穩步上揚的市場價雖低了些,但東南地區是產糧區,價格本來就賣不出北方的時價來,這次又是在產糧地的門戶明州賣糧,而且談的是量大從優的批發買賣,其次還帶些扶持番邦小弟的意思在里面,所以趙佶和蔡京都認為這筆生意做得。甚至後來蔡京還曾試過探金富軾,想知道這筆生意是一次性買賣呢,還是長做長有?

至於梁山方面。肯定是占了便宜的。這個價格不說要比自己在民間自行收購要來得便宜,而且收貨周期要短得多,這一點對於穩固新興的領土的梁山泊顯得至關重要。況且。因此前梁山泊在市場上收購四百萬石糧食的大動作,導致眼下市面上的糧食價格漲得太離譜。此時山寨幾位軍師的意思,不約而同的都有殺殺這股漲價風的想法。

一筆買賣,既然雙方都覺得滿意,接下來一切都好談了。

此後金富軾提出購買五十艘五千料的大型海船來接收這批糧食,迅速被大宋朝廷恩准了,最後以一萬貫一艘的友好價格成交。甚至趙佶還大手一揮。彰顯出大國天子的敗家氣概,按訂單原樣奉送了五十艘同等規模的大海船與高麗國。以表彰其恭順之意。

據說這個消息還引來一段插曲,興奮的樂和獻寶也似的將這個消息報之王倫,卻引來對方輕描淡寫的一句「吐槽」:

「區區三五十萬的造船成本,在兩千萬的生意面前。連半成的回扣都不到,誰說這昏君是個傻子?」

插曲歸插曲,就在金富軾忙於與破例出面參與談判的蔡京討價還價之時,高麗使團中的其他成員們,也沒有閑著。

其實要說宋徽宗這個昏君,優點也不是沒有。雖說其答應往高麗派遣學子,但也沒搞甚么強行攤派,而是讓學子們自願報名。

於是,在宋國樞密院及太學的相關官員陪同下。「高麗使節」們當著數千學子的面,賣力的宣揚高麗國主對他們的重視程度,其中說得最多的。自然少不了宣傳宋人劉載、歐陽征和肖明宗在高麗國的傳奇史。

要說歐陽征和肖宗明也就罷了,這兩位都是已經作古的人物,在高麗朝當過的官也不算大,前面一位混到左右拾遺,後面一位最終被封為權知閤門袛侯。

關鍵是這個劉載不得了。此人不但在世,還活得好好的。並且在王俁手下做到了尚書右仆射的大官。若是放在宋朝,那就是執宰群體中的一員。而且。他也並不是第一個在高麗混成宰臣的宋國人。早在幾十年前,宋開封府人慎修隨船舶至高麗,「有學識,且精醫術」,登第官至司徒、左仆射、參知政事。其子安之事睿、仁二朝,知水州,為政清肅,吏畏民懷,累遷兵部尚書、三司使判一門事。

有這些光輝的榜樣在前,得了皇帝旨意的太學官員們又肯賣力的替高麗人「背書」,承諾或五年、或十年等這些學子歸國之際,大宋承認他們在高麗國的為官資歷,將來一定會作妥善安排。

當然了,高麗過本身的劣勢也不小,畢竟蠻夷之地,遠離中原,好好的東京學子,渡海千里好似發配一般。

要知道在這太學之中藏龍卧虎,許多權貴子弟就等著父輩提攜,好躋身大宋官場大展宏圖,如何肯去那勞什子番國熬資歷?別看現在太學的官兒一個個恨不得拍胸脯作保,可你看他們自己都混得恁般邊緣化,憑什么許人前程?(太學在百姓眼中倒是高不可攀,可若是放在真正的大宋官場體系中來看,離權力核心還太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