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六四章 這分明是在當頭領培養吶!(1 / 2)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水滸求生記最新章節!

焦挺歷來是個渾人,一向也不懂在人事問題上表達個人意見,是以此時陡然從王倫嘴中冒出來的名字,對他來說並沒有甚么特別的意義。︾,不過,換成了政治敏感度極高的李天賜,反應就大不一樣了。

畢竟,一個能讓主公感到如此驚訝的人,他這個作書辦的,能不上心?

只是,張榮這個名字實在太過陌生,以至於任他絞盡腦汁,在江湖上也找不出這號人物來,難道……是新近崛起的好漢?就好比在齊州響應梁山大軍的義軍首領開元寺武僧劉文舜這樣的人?

事實上,李天賜的眼睛還是很毒的。他此時已經比較接近正確答案了。

不過,之所以說是「比較接近」,那是因為,張榮這個人,不但是個人物,還是個十分了不得的人物。他的分量,遠不是江湖上一般草莽人物能夠與之相提並論的。

話說,在風起雲涌的兩宋之際,還真是的的確確有一支民間義軍活躍在八百里水泊之中。至於說他們是不是當年聲勢浩大的梁山余部,這個不好判斷。但此人卻是位貨真價實的抗金名將。

張榮真正登上歷史舞台,起步是在梁山泊。宋史有載,「張榮,梁山泊漁人也。聚梁山泊,有舟師三二百,常劫掠金人。」這段文字記錄很直觀的給人一個這么樣的印象,那就是張榮是個讓金人頗為頭疼的「游擊隊長」。要知道「常劫掠金人」,可不是甚么人都能干的。畢竟金人就是劫掠起家的,這位人稱張敵萬的好漢偏偏不信邪,非要劫掠搶劫慣犯,足見其膽略。

不過,張榮在梁山泊可並非專打游擊,也是跟金兵硬碰硬打過大仗的,而且還不止一次。宋史里雖然沒有詳細記載。但金史上有,且還是兩次。一次是金史斜卯阿里傳記載「天會六年,伐宋主,取陽谷、莘縣,敗海州兵八萬人,海州降。破賊船萬余於梁山泊。」另一次是金史赤盞輝傳記載,「破賊眾於梁山泊,獲舟千余。(天會七年)」。

金史是雖然不是金人編的,但金國留下的史料卻是元人編史的根據。這種有注水之嫌、只記載殺敵多少多少,絕口不提自損多少多少的選擇性忽略。讓他們在不久後的將來,為傲慢付出了極大的代價。

一年之後,也就是南宋的建炎四年(金天會八年),金國宗室、實力派人物完顏昌……這個名字大家可能不太熟悉,就叫他朗朗上口的俗名撻懶吧。

話說這位侵宋的金國大將完顏撻懶,在泰州縮頭湖與千里轉戰至此的張榮撞上了,並且在雙方之間,進行了一次大決戰。其結果,卻再也無法讓金國史官忽略、宋國史官忽視(張榮之前在梁山泊也曾接過杜充發下的委任狀。不過此時仍不屬在編的正規軍,而是自發性民間抗金武裝,俗稱自干五)。

這一仗,張榮與其手下弟兄打得是酣暢淋漓。**迭起,直全殲了這位金國左監軍身邊的精銳嫡系部隊五千余眾。要說這五千人的身份可不簡單,因為他們壓根不是甚么契丹、奚之類的降兵二鬼子,而是貨真價實的野生穴居女真人!

就在這場空前的抗金大捷中。不但撻懶就這么硬生生被張榮給打蒙了,就連他的寶貝女婿萬戶布拉都被義軍生擒!遭到當頭棒喝的完顏撻懶沒有重塑女真人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之神話的意圖,反而是當機立斷。直率殘兵兩千敗逃楚州,史稱「軍中每夜無故而驚」,可見這伙不可一世的大國殺手真的是被嚇著了。聯系日後撻懶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漸漸成為金國「主和派」大臣的事實,不知道跟這次大敗虧輸有沒有直接的關聯。

正因為這場大捷,戰場所在地的縮頭湖因此被改稱為得勝湖,張榮及其手下義軍的出色表現也終於引起了南宋朝廷的正視。自此,張榮正式被朝廷任命為泰州知州,接管了長江口一帶的防務,成為了一道金人無法逾越的水上長城。

誰能想到,似這樣的好漢,居然就蟄伏於梁山水泊邊上?王倫真真是大感意外。他明明記得有張榮是興化漁民這么一說,為此他還曾囑咐朱貴在淮南四處留心,廣加打探,結果毫無音訊。要不是宋萬的信中孟威、賈虎、鄭握這三人的名字緊隨張榮其後,王倫還不敢斷定彼張榮就是此張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