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6章 禹王九鼎的傳說(1 / 2)

相傳上古時期,天地間有五龍。

分別是五爪青龍,四爪金龍,三爪白龍,兩爪應龍,一爪蛟龍。

五龍生於天河,受水神共工管制,本與世無爭。

卻不想,因一次意外。

五龍順天河水下到人間,為禍蒼生。

上古奇書山海經中有記載,傳說水神共工素來與火神祝融不合。

因「水火不相容」

而發生驚天動地的大戰,這場大戰最後以共工失敗告終。而失敗後的共工怒氣難平,一氣之下撞斷承天柱不周山。

不周山上接天河。

山體塌陷,天空裂開一道洞口,無盡天河水順著洞口流淌出來,在人間形成洪水。

後來,有女媧娘娘及時采用五彩石補天,堵住了天河。

而補天剩下的那些五彩石,則是遺留在某個地方,有流傳下來陰龍脈的說法。

先拋開陰龍脈不談,繼續講之前的故事。

女媧補天,絕對是大功德一件。

但是,天上的水堵住了,無奈的是,地下的洪水已經泛濫,一發不可收拾。

當時,統領天下蒼生的堯帝找人治水。

其手下推舉出來一個人,名叫鯀。

可是,鯀治水九年毫無成效,到舜帝承位之時,洪水依舊到處肆虐。

一個人如果是認認真真做一件事九年,哪怕是拿頭撞鐵板,也能撞死了,這個鯀不可能笨到一事無成的地步吧

舜帝承位之後,第一時間探查鯀治水不成功的原因。

最後,竟然發現鯀和這場大洪水的罪魁禍首共工關系密切。

不是洪水治理不好,而是治水者根本沒有全力以赴。

舜帝一怒之下,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治理,先後將共工、歡兜、三苗和鯀這四大為禍蒼生的罪人抓捕流放,史稱「治四罪」

四罪治理完畢,舜帝又指派鯀的兒子禹去治理洪水。

這就有了世人都知道的大禹治水。

按理說,共工被治罪,洪水的問題應該可以很快解決。

可是大禹治水的時候依舊困難重重,這些困難就來自共工手下的那五龍。

五龍一直都是受水神共工管制的,地下洪水泛濫其實大部分都是五龍在興風作浪。

禹發現其中關鍵之後,帶兵出征,討伐五龍。

先後制服青龍、金龍、白龍、應龍,並將這四龍收歸到自己麾下,協助治水。

這一下,地下的洪水災害才漸漸平息。

只是萬事無絕對。

五龍中最後一條蛟龍狡猾多變,不像其他四龍那樣暴露在外,而是隱藏自身,經常在禹不常出現的地方興風作浪。

禹窮極一生,最後都沒有抓住蛟龍。

臨終之際,他想出一條計策,讓自己的兒子「啟」

收集九州大地的青銅,明面上說是要鑄造九鼎以顯示九州安定,其實是將禹快要死去的消息散播出去,勾引蛟龍上當。

而蛟龍果然上當。

就在九鼎鑄造成功的那一天,蛟龍突然來到鑄鼎之處,卷起滔滔江水,准備把九鼎淹沒,讓禹最後所要做的這件事情功虧一簣。

可是蛟龍剛一露面,就被禹早就布置下的天羅地網給抓住。

隨後,禹命人取九鼎中的一鼎將蛟龍鎮壓,深埋地底。

到這里,夙願達成,禹安然升天。

這便是關於金鼎鎮龍的傳說,從古至今已經流傳了數千年。

只是這個故事並沒有到此結束。

據傳,一鼎鎮壓蛟龍卻並非長久之事。

先不說蛟龍自己努力去破除封印,自古以來,許多心懷不軌的人,更是想盡辦法找到要找到蛟龍和鎮壓蛟龍的禹王鼎。

一旦讓這些人得手,不知道又要惹起多大的禍端。

所以,從那時候開始,就有許多能人異士自發去保護禹王九鼎,並且散播出去各種假消息,隱藏禹王九鼎的真實所在,也掩蓋住,究竟是哪一方禹王鼎下鎮壓了蛟龍的事實。

袁家先祖袁天罡,就是這些能人異士中的一位。

袁天罡經歷隋唐兩代,見證唐朝開國建業,而且還是大堂建立的肱股之臣。

要不是袁天罡找到了潛龍在天,誰也不知道還會不會有李唐一代。

潛龍在天是風水寶地,這一點毋庸置疑。

但是,這塊風水寶地究竟是怎么形成的,才更值得人深思。

袁天罡發現潛龍在天的時間,是在隋末。

他先是把這個地方告訴了王世充,但也僅僅是指出來其中一塊,保佑後世子孫長壽的地段而已。

三年之後,唐高祖李淵當年起義反隋,袁天罡才把真正的穴眼交給李家。

那么這中間的三年,袁天罡干什么去了

他是去探查潛龍在天形成的原因了。

從西梁山出發,順著潛龍在天風水寶地追根溯源,一路順藤摸瓜,最終找到了一座留有禹王治水足跡的小城禹城。

就在禹城與青山交界的地方。

袁天罡終於真正發現了一方禹王鼎。

這方禹王鼎下面是不是真的鎮壓著蛟龍,袁天罡沒有輕易說過,但是青山之龍的傳說,也不是什么隨隨便便就流傳下來的事情。

先不管龍不龍的問題,單說禹王鼎。

所有人都知道,禹王九鼎關系到九州大地的安危,任何人都不能輕易挪動。

心懷大義的袁天罡,為了不讓那些心思歹毒的人發現禹王鼎,便在青山與禹城交界的,這處埋藏禹王鼎的地方,布下了一座五行克制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