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7章 大肚魚的傳說(1 / 2)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是華夏經濟發展步入加速期的時間段。

那時候,一句「勤勞能致富」

,響徹大江南北。

幾乎全華夏人都以勤勞為榮,以懶惰為恥。

甚至談對象,第一點要求都是要找個勤快人,這些事情,從宋丹丹老師曾經的春晚小品「懶漢相親」

里面,就能看透一二。

東海海邊上的某個小漁村里,住著132戶勤快人家,可全村總共有133戶。

那么剩下的那戶是干什么的

答案是,什么也不干。

沒錯,單獨提到的這戶人家男主人,就是個什么也不干的,整天除了吃、喝、睡,從來不做正經事,簡直是「懶特么給兒子開門懶到家了」

但即便如此,這位懶漢依舊娶了媳婦生了娃。

為什么一個懶漢,窮得家徒四壁,最後還能娶上媳婦呢

這全都是因為一位游方道士所說的話。

道士說,懶漢三十有後,後人出生的第一年,必定家門興旺,富甲一方。

說這話的時候,懶漢已經二十九了,整個小漁村的人都把這事當成了茶余飯後的笑談,憋著勁看當時還沒結婚的懶漢怎么「三十有後」

沒成想,那游方道士走後的第七天,懶漢在海邊溜達,竟然撿回來個年輕漂亮的女人。

沒有人知道這女人從哪來的。

她醒來之後,也記不得自己是誰了,最後就住在了懶漢的家里,成了懶漢的媳婦。

媳婦有了,孩子還會遠嗎。

一晃就是一年過去,就在懶漢剛過三十歲的那年除夕,撿回來的媳婦真的生下來個大胖小子。

那一晚,孩子的哭聲蓋過了家家戶戶的鞭炮聲,全村人都對那位游方道士佩服得五體投地。

隨後,又開始憋著勁地看懶漢怎么「家門興旺,富甲一方」

且不說別的,單說這有了孩子的頭一個「年」

,懶漢就不一定能過好。

都懶了三十年了,家里窮得叮當響,吃飯都需要鄰里接濟呢。

剛出生的孩子怎么能養活

可你別說,這懶漢也不是那沒良心的人。

孩子出生的第二天,他就扛起多少年沒用過的漁網兜子,去下海撈魚去了,為的便是能讓媳婦孩子吃上一頓好的。

想法不錯,值得表揚,

可問題是,那已經是大年初一了。

雖然東海這片沒有冰天雪地,但大冷天的早過了漁季,懶漢再勤奮,也很難捕到魚。

從早到晚,懶漢在海邊上吹了一天的冷風,一無所獲。

等他滿心失望地准備起網回家的時,漁網里面竟然有了動靜。

拎上來打開一看,網兜子里只有一條魚,還是個估摸著得有二三十斤的大魚,但是這條魚長得太蹊蹺。

小尖嘴、小眼睛,腦袋和尾巴加起來也就成年人的半個手掌那么大,而魚身子卻大的出奇,鼓起來成個圓球狀,頂的上半個車軲轆。

懶漢人懶,但不傻。

這種魚他認得,是村子里人人都敬而遠之的「大肚魚」

大肚魚不常見,是個生在海里什么東西都吃的主。

據說,這種魚沒有內臟,天生一張嘴只知道吃,從來都不消化。等什么時候,它吃到再也吃不下了,把肚皮給撐破,生命也就走到了盡頭。

講究點的人,認為這種魚不干凈,萬一肚子里裝了什么有毒的東西,弄回家去那是自己找死。

迷信的人,則認為大肚魚是海龍王派出來巡海的,它吃飽了回龍宮,海龍王看看它的肚子有什么,就知道這海里有什么。

反正不管哪類人,撈到大肚魚必定是扔回海里去的。

這是祖上流傳下來的規矩。

懶漢知道這些,可他忙活了一天,總不能兩手空空回家。

思慮半天,最後決定把這條大肚魚帶回去煮了。

海龍王那種沒根沒影的事就不管了,煮出來的魚先給村頭大黃狗吃一點,只要確定沒有毒就行。

懶漢回到家里,也沒和媳婦說,提著魚就奔向廚房。

沒內臟的東西,都不用收拾,拍暈了,去去魚鱗,直接扔鍋里燉就行。

誰知道這魚一入鍋,那可不得了了。

等水滾開的時候,魚香泗溢,隨著水汽飄散出去,把整個村子里的人都給吸引了。

大家都是從小吃魚長大的,但是誰也沒聞到過這么香的魚味,一傳十,十傳百,所有人都聚在了懶漢的家門口。

有驚異懶漢打魚的。

有奇怪懶漢燉的是什么魚的。

甚至有人聯想到那游方道士的話,覺得這是懶漢家門興旺征兆的。

懶漢也沒含糊,等魚燉熟了,直接就端著大口鍋出去,放在了家門口。

手里筷子往魚肚子上一戳,兩邊扒開,那家伙熱騰騰的香氣往外冒,眾人湊上去一看,里面填滿了紅澄澄的大海蝦。

那可是個頂個的皮薄肉滿的大蝦啊。

足足得有五十斤,論個數都數不清。

也就是明珠的東海海邊,若是放在東省青島那邊,絕對讓那游方道士說的賊特么准,就這一魚肚子青島大蝦握在手里,不是富甲一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