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革命宣言(1 / 2)

漢魏文魁 赤軍 1567 字 2021-02-23

是勛引經據典,以證明堯舜禪讓、舜禹禪讓說法的不可信,對於這時代的人來說,那真是驚天動地之語,可是對於來自於兩千年後的他來說,那再正常不過啦。好在古派本來就多少有些疑古的風習,而且只尊孔子為先師而非聖人,更重荀、孟等家之言,所以他的懷疑雖說使人驚悚,但還不到會被一棍子打成異端邪說的地步。

再者說了,以是勛如今的名望、地位,有幾個人夠資格跳出來質疑他

至於劉協,雖然在皇帝群中算是比較好學的,但在經義方面並無專長和建樹,加之是勛逐條分析古籍記載,邏輯相對謹嚴,口舌更是便給,天子不由得跟著他的步伐越走越遠,很快也就入了套兒,找不著北了。

眼瞧著「堯舜禪讓」已成畫餅,劉協只好提出「舜禹禪讓」來,說關於這條,你也有什么反證嗎是勛不禁笑著回答,堯舜禪讓尚有文獻記載,雖然多不靠譜,起碼還算一家之說,而舜禹禪讓嘛嘿嘿,僅僅跟在堯舜禪讓後面,偶一提及罷了。那么既然已經擊破了堯舜禪讓,舜禹禪讓自可不攻而破。

況且就人情事故來說,傳位女婿尚有可說,傳位給仇人陛下您有這般大度器量嗎

「孟子.萬章雲,舜居堯之宮,逼堯之子,是篡也,非天與也。且言孔子曰:唐虞禪,夏後殷周繼,其義一也。乃知所謂禪,天命所移。非人君自主,夏後、殷、周,安有異耶」

孟子引用孔子的話說了,所謂堯舜禪讓,其實跟夏、商、周三代改朝換代是同一個性質。由此可知,即便名之為「禪」,其實也只是指天命的改換而已,不是君王主動把寶座讓給他人。「是故禪或有之,而非讓也,所謂禪。其實」說到這兒,故意一頓,瞟了劉協一眼。劉協果然好奇,追問道:「其實何也」是勛一拱手,大聲說道:「其實非禪讓。而亦二字,乃革命是也」

劉協聽到這兒,不禁微微一個哆嗦,隨即腦筋一轉,乃大喜請問道:「是卿所言,開朕茅塞,未知可能成之於文,宣告天下耶」

以郗慮為代表。大家伙兒都明著暗著勸我把大位禪讓給曹操,如今你是宏輔滿腔忠悃,終於發現這禪讓的虛妄啦。那么你能不能把剛才跟朕說過的這些話連綴成文,宣示天下,讓世人都明白禪讓之非禮,禪讓之不可呢

是勛暗中撇嘴,心說你丫真是白痴一個,我費了那么多唾沫星子。你還沒有明了其中真意嗎你還真以為我是在為你考慮嗎其實禪讓這事兒本不存在,雖然就目前而言只有我說出了口。但真正聰明人早就不把它當一回事兒啦。在政治這個大泥塘中打滾兒的家伙,有幾個還天真地相信這套溫文爾雅的鬼花樣嗎

魏晉春秋中就記載。說曹丕篡漢之後,回顧群臣道:「舜、禹之事,吾知之矣。」不就這么一回事兒嗎跟我取代漢朝有啥兩樣要不是先奪了大權,再緊著逼,哪位天子肯主動把帝位給讓出來啊

也就你劉協見識淺薄,外加身處局中,所以還抱有幻想罷了。好吧,且讓我來徹底擊破你這幻想

所以是勛暫不回復劉協的請求,卻從腰里把笏版給抽出來了:「臣適才所言,皆經典也,或世傳百家名作,陛下當皆知之……」我剛才舉的那些例子,其實你也都讀到過,只是沒有細想罷了「近索蘭台,尚得前代殘簡,中及堯、舜、禹事,可為旁鑒。」

劉協說好,你再說來聽聽。

於是是勛就舉起笏版,開始大聲朗誦。

他剛才說的那些都是經典,而且篇章完全,身為經學家,除了偶爾幾部比方說庄子的書,那是都應該能夠背誦的,所以張嘴就來,不必打小抄。下面誦讀的就不同了,都是犄角旮旯里的故典,而且據是勛所說,只是些「前代殘簡」而已,有頭沒尾一兩句,所以未必記憶完全,得預先筆錄在笏上,好照著現讀。

那么是勛都讀了些什么呢大致包含下列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