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中美俄(上)(2 / 2)

對中華而言,支援非洲是經濟為先。伴隨中華經濟發展的需要和國民生活的需求,中華未來的能源需求非常大。過去幾十年的發展,消耗能源多、利用效率低、且帶來諸多環境、健康問題,在國際上的能源開發又起步晚,只能跟一些西方放棄的、政治不穩定或安全有威脅的地區和國家保持能源往來。但伴隨中東局勢惡化、動盪加大,中華正在加大能源穩定供應渠道,以確保經濟的長期穩定發展。

非洲同樣是中華重要的能源來源地,也是中華重要的市場。

據悉,中非貿易額已從2000年的100億美元上升到2012年的2200億美元。2012年中華對非投資,是十年前的20倍,若再加上通過第三國轉投部分,總額超過400億美元。非洲還成為中華第二大海外勞務工程承包市場。在非洲的中華人已近百萬,在非洲開展經貿活動的中華公司已達2000多家。

南非是非洲的代表性國家,還是金磚國家在非洲的唯一代表,也是中華傳統友好國家。坦桑尼亞和剛果共和國,不僅是中華主要的能源來源地,也是中華傳統友好國家。非洲的發展是中華的機遇,中華的發展也是非洲的機遇,非洲國家熱切渴望學習中華經濟成功的經驗。

在歐美面臨各種政治和經濟問題之際,中華在穩定亞洲市場同時,積極拓展與非洲能源和經貿合作,開拓更多的空白市場,這有利於中華經濟的長期前景,擴大了中華產品、投資的國際空間。

這種經濟影響力,還會轉化為政治和外交影響力。非洲方面一方面,中華通過發展經濟,還有對非洲的援助性、共贏式開發,區別於過往西方國家對非洲的殖民式做法,以及種種有條件援助,展現了中華和平發展、與東道國合作共贏的戰略思路,贏得了非洲民心。

另一方面,非洲在新中華建立後與中華的友好關系,中非有共同的反抗西方、尋求獨立自主之路,非洲還是中華重返聯合國和獲得更大國際話語權的重要後盾。中華與非洲關系舊瓶裝新酒,進一步發展各領域合作,有利於推動國際關系的民主化、多極化,中華作為發展中華家也將贏得尊重、獲得更多國際政治支持和國際話語權。

中俄的關系,這些年一直呈現十分好的勢頭。

俄羅斯的石油、天然氣非常豐富,現如今俄羅斯也面臨歐洲市場萎縮,迫切需要打開東亞市場,給中華展開更多能源合作。

中華跟俄羅斯有著廣泛的地緣接觸,傳統和現實的政治往來與彼此利益關切,中俄邊境尤其在俄遠東地區兩國經濟關系緊密,但中俄貿易額2012年也才800多億美元,僅為中美近5000億美元貿易額的六分之一,甚至遠不及中韓的2100美元和中日的3300億美元。

普京重返克里姆林宮後,已表態要搭中華經濟的東風,並提出遠東大開發的東進戰略。同時加強和中華在世界各個領域的務實合作。說白一,要聯合起來,對抗美國在世界的影響力。

再看俄羅斯方面,中俄政治關系上,正如中華總理所說的「沒什么好談的」,雙方在經濟上的合作空間還很大,通過不斷夯實雙方經濟合作、擴大經濟關系聯系,尤其在俄羅斯去年加入世貿組織、且俄羅斯積極擺脫過於依賴能源的單一結構經濟時,中俄關系更扎實的基礎,將有助於中俄關系的長期穩固性。中俄在應對第三國的「圍堵」、在建立多極化世界、打破舊國際秩序以及一些重大地區和國際問題上,將更趨緊密的聯系在一起。

中俄聯合起來,就是增加國際話語權,為實現中華長遠戰略奠定良好的外部環境,更有利於化解周邊領土爭端。中華與俄羅斯關系的日趨緊密,也是對美國與日本曖昧關系、美國插手南海的一種制衡。這也是中俄同樣面臨美國等構築的反導系統、不斷擠壓中俄戰略空間的一種回應。

中俄關系還將體現在在上合組織、金磚國家、20、f及東亞峰會等諸多地區和國際多邊組織更緊密合作,並在東亞領土和二戰後國際秩序維護問題上,構成某種意義上的「戰略同盟」。

不管是中華在索馬里的問題上,還是在其他非洲國家的問題上,中華與非洲關系的全面發展,影響力的提升,在穩固中華能源安全和海外新市場的同時,也將大大提高中華的國際影響力,幫助中華在領土爭端等核心利益問題上獲得國際支持,這是中華對抗美國等西方國家圍堵和遏制戰略的「重要法寶」。

另外還需要指出的是,中華發展與俄羅斯、非洲國家發展,並非與某些國家搞結盟、拉幫結派。()

</d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