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美國的反應和影響(2 / 2)

我們已經向民眾做出告誡,我們仍有可能遭到襲擊。我們將采取防御性措施,打擊恐怖主義。保衛美國民眾。

今天開始,聯邦政府數十個部門和辦事處,與各州以及各地區的政府部門,都有保衛國家安全的義不容辭的義務。這些工作都必須由一個最高機構來協調,那便是911之後成立的——祖國安全辦公室。而在今天,我們還會加強這個機構的實際控制能力,撥下更多的經費,聯合更多的部門,並且與全世界友好國家和勢力。進行密切配合。

這些措施都是最基本的。但是,防止恐怖主義對我們生命構成威脅的唯一辦法是在它滋長起來的地方制止它,消除它,毀滅它。

然而這不僅僅是美國的斗爭,危在旦夕的也不僅僅是美國的自由。這是整個世界的斗爭,這是整個人類文明的斗爭,這是所有相信進步和多元論、相信寬容和自由的人們的斗爭。

我們要求每一個國家都加入我們。我們會要求,而且我們也需要全世界的警察、情報機構、銀行系統來幫助我們。美國十分感激,很多國家和國際機構已經做出了回應——表達同情和支持,這些國家遍布世界各地,從拉美、亞洲、非洲到歐洲,再到伊斯蘭世界。也許北約憲章最准確地反映了國際社會的態度攻擊一個就是攻擊我們大家。

文明的社會都站在美國這一邊。他們明白,如果恐怖主義不受懲罰,那么他們的城市和他們的民眾可能就是下一個目標。毫無疑問,恐怖主義不僅僅會襲擊大樓,還會威脅合法政府的穩定。我們不會允許他們這樣做。

美國人民或許在問我們應該做些什么呢?

我要求你們活著,擁抱你們的孩子。我知道很多民眾今晚都感到恐怖,我請求你們鎮定,意志堅決,即使是威脅仍然存在。

我要求你們弘揚美國的價值觀念,記住為什么那么多人來到這兒。我們是在為原則而戰,我們首要的責任是依靠這些原則生存下去,任何人都不能因為他們的種族和宗教信仰而遭受不公平的對待和不友好的指責。

我希望你們用你們所有,繼續支持災難中的受害者。那些想要捐助的人們可以登陸到政府網站去查找一下直接幫助的機構的名稱。

成千上萬正在工作的聯邦調查局職員們也需要你們的幫助,我希望你們也能夠幫助他們。

我也希望你們在由於加強安全而導致的各種延誤和諸多不便中保持耐心,在可能會長期進行的斗爭中保持耐心。

我還希望你們繼續投入國家建設,對經濟前景充滿信心。恐怖主義只是襲擊了美國繁榮的一個小的標志而已,他們不會觸及到美國繁榮的根源。美國之所以成功,就是因為他們人民的勤奮、創造力和進取心。這些都是我們在以前真正的經濟實力,也是我們今天的力量。

最後,請為我們在恐怖中的受害者及其家人祈禱,為消防員、警察、戰士們祈禱,為我們偉大的祖國祈禱。祈禱將會撫平我們的傷痛。為我們未來的行程鼓足士氣。

今天晚上,我感謝所有的美國人,感謝你們為國家所作的一切和將要做的一切。國會各位女士和先生們,我也感謝你們,感謝你們為國家所作的一切和將要做的一切。

今天晚上,我們國家面臨新的、突如其來的挑戰。我們要一起加強在航空方面的安全,大規模地增加國內航班安全檢查人員的數量,制訂新的措施阻止劫機事件的發生。

我們要加強我們的執法力度,授予執法機關所需的一切,徹底打擊國內的一切恐怖活動。我們還要強化我們的情報機關。以便及時截獲恐怖分子的信息。將他們的恐怖活動扼殺在搖籃中。

我們要團結一致。積極采取有關步驟,增強美國的經濟,使人們恢復工作。

在這一切發生之後,在所有損失發生之後。大家也許會問,美國的前途究竟會怎么樣?是不是會生活在恐懼當中?

我知道,前面依然有挑戰,未來依然有危險。但是我們的國家將書寫我們的時代,而不是時代來書寫國家。只要美國國家和民眾有堅定的信念,我們將不會受到恐怖主義的打擊,因為這不是恐怖主義活動的年代,這是一個自由的年代,無論是這兒還是在世界任何地方。

我們在這次事件當中受到了嚴重的損害和損失。在悲痛和憤怒當中。我們找到了自己的使命,意識到所處的時刻。自由將和恐懼交戰。人類自由事業的前進——我們這個時代的偉大成就,同時也是任何時代人們的偉大追求——就指望我們了。

我們的國家——我們這代人——為了我們的人民和我們的光明未來,一定要將暴力恐怖的黑暗和威脅驅散。我們不會累,我們不會泄氣。我們更不會失敗。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和幾年內,人們的生活能夠恢復正常是我的希望。我們將重新恢復我們的正常生活,這是人人都渴望以求的。隨著時間的推移,悲傷會漸漸過去。但是我們打擊恐怖主義的決心必將持續下去。我們每個人都會記得那一天、那一時刻發生的事情,以及誰在那一時刻永遠地離我們而去。

我們會記得那個恐怖消息來臨的時刻,我們當時在哪兒,我們又正在干什么。我們中的一些人會記得那個著火的場面,或者一則營救的消息。而某個永遠離我們而去的面孔和聲音將永遠凝固在一些人的腦海中。

大家也許也會問,我們的軍隊會做些什么?

在此,我以美利堅合眾國最高軍事統帥的身份,向大家表明軍方的立場,凡是參與此事的組織或者個人,都將面臨我們最無情的打擊。我們會出動一切的武器進行報復,發揮在世界各地的軍事存在,壓縮任何極端恐怖勢力的生存空間,然後逐一消滅。

……」

長達一個小時的演講最終落下了帷幕,控制台前,看著消失的直播畫面,李嵐心中出奇的平靜。他並不擔心美國會借此來打壓他,就算沒有這樣的借口,美國該打壓的還是要打壓。更何況,他還有最重要的一步棋沒有用出來。

屆時,美國又會有多少精力來對付他呢?

此次事件的影響極其重大,美國本土最主要的標致性建築,都被摧毀。間諜偽裝成的兩個f-15戰機駕駛員,必然也會給美方帶去極其負面的影響。

如果說,911事件還有一部分認為是美國自導自演的,那這一次的恐怖襲擊事件,就是傻子都很明白,美國吃虧吃大發了。沒有一個國家,能夠承受這樣的損失,世界霸主的面皮,被削下了何止一層,而是露骨的侮辱。這種事情就是擱在聖人頭上,都是不死不休的局面。更別說是世界老大。逮誰誰倒霉。

而且對於美國是否還有精力來進行更加艱巨的反恐行動,李嵐並不看好。拉登的出現是一個契機,要不是有拉登的存在,說實話,李嵐根本沒有這樣大的布局。

如果說這件事是他在後面導演的消息被傳出去,並且被確認。那算多給李嵐幾年發展時間,也抵擋不住美國全面報復的怒火。特別是整個北約組織,因為在這次事件之後六個小時,和當初911一樣,北約組織宣布。會堅決和美國站在同一陣線上。「打一個就是打全部的口號」。已經喊了出來。

而對於美國有可能采取的實際性行動,根據這些年美國的反恐形式和財政方面,李嵐不認為,美國依然能夠長久的持續下去。或許911可以成為美國全球戰略的一個契機。那這一次,在美國戰略東移的情況下,恐怕就不是契機了,而是一個很殘酷的考驗。

是否又要考慮修改戰略政策,要怎么給國民一個交代,要如何維護世界霸主的地位,繼續保持全球的影響力。這些都是美國需要考慮的方面。

而不管美國怎么挽回,今後此事的弊端在日後必然會越發凸顯出來。最主要的一,那就是全世界對美國實力的質疑。這一。美國或許可以在今後用戰爭來挽回。

但是國內民眾的想法呢?奧巴馬為什么急匆匆的發表演講,就是希望以此來穩定國內的情緒。

因為從911以來,在打擊恐怖主義和確保國家安全成為首要任務的情況下,美國國內政治氣候開始發生變化。單單一條《愛國法案》就引起了民眾極大的不滿。根據該法案,美國政府可以獲取任何人的任何信息。在國內進行監視和間諜行為,在社會團體內使用線人,采取各種手段壓制抗議活動等,甚至已經為應對國內發生類似中東的大規模抗議活動做好了鎮壓的准備。

比如,對國內18―25歲的穆斯林進行登記,涉及范圍從起初來自11個國家的穆斯林擴大到來自23個國家的穆斯林。這在美國社會引起激烈爭論。批評者認為,該法允許政府未經司法機關審查對特定公民進行秘密監視等條款,是以「愛國反恐」的名義侵犯公民權利,許多地區法庭宣布這些「秘密監視」的「愛國條款」違憲,全國有8個州和近400個城市通過自己的法令譴責《愛國法案》侵犯公民權利。

只不過,民眾出於安全的考慮,還是勉強同意讓渡個人自由空間,支持犧牲個人的公民權利來換取實施該法案。而這種犧牲,卻換來了更加巨大的傷害,這已經令國內民眾極度很不滿意。

襲擊結束之後,各地區爆發的各種發泄不滿的破壞和示威,早已說明了很多的問題。

911之後,在國外,美國實施代號為「禿鷹行動」的計劃,在沒有司法命令和司法程序的情況下,在全球任何角落隨意抓人並將其投入在關塔那摩的監獄和在羅馬尼亞、波蘭、立陶宛、泰國和阿富汗設立的秘密監獄。正如美國著名的憲法權利所指出的,「國家的性質發生變化,普通人接受了政府對其基本權利、國際通行的公民權,以及美國憲法所賦予權利的侵犯。民眾已經可以接受政府在法律授權的情況下對其進行監聽。政府可以這樣做都是因為一個官方借口『反恐戰爭』。這在911之前是無法預言的。」

面對長達十年的政治、經濟和安全等方面的困難,美國國內在全球化進程中長期累積的種族、宗教、階層之間的矛盾和移民問題等日顯突出,兩黨之間的分歧明顯擴大,朝兩個極端尖銳對立發展的態勢日益顯著。

小布什執政時期,民主黨緊抓反對伊拉克戰爭的大旗,搶回對國會眾議院的控制權,對共和黨政府造成很大牽制。奧巴馬高喊「變革」口號,憑借反戰和復蘇經濟主張贏得大選之後,共和黨利用自己控制的國會參眾兩院,在醫療改革和縮減財政赤字等問題上大做文章,使聯邦政府兩度瀕臨關門和債務違約。美國政治制度在應對重大危機方面的功能弱充分顯露出來。

在此背景下,「茶黨」作為共和黨和民主黨之外的第三股政治力量異軍突起,代表著對政府和社會日益不滿的中下層民眾的呼聲,反對大政府、反對增稅等,對現有的民主與共和兩黨主導的政治格局構成巨大沖擊,使整個社會政治生態的脆弱性增大。由此,主張減少卷入國際事務的內向化聲音上升,保守主義情緒上揚。

一場打了十幾年的反恐戰爭,花費金錢無數,結果就是越反越恐怖!面對眼前的種種災難,對於政府,已經不是簡單的不滿和不信任了,而是強烈的反抗浪潮。(未完待續)

</d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