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石油經濟、戰爭(2 / 2)

由美國人作為一方,全世界作為另一方,由美國人負責生產美元,而全世界負責生產用美元交換的產品,這就是美國人主導的全球產業大分工的本質,從此,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

美國用自己的金融體系,把全世界與美國緊緊捆綁在一起。這種由美國向世界輸出美元,而世界向美國提供產品的交易模式,其結果就是全球財富快速向美國集中,這也就是美國在1990年前的200多年里,d最高時才不過達到7萬億美元,而在最近的短短20年里,d居然翻了一番。達到14萬億的根本原因。

當然,美國人比全世界都清楚,用這種方式聚斂的財富,僅僅靠全球產業大分工是不夠的。甚至再加上石油與美元掛鉤也還不夠,還需要一個非常強有力的手段,如果沒有這個手段,美國不足以從世人手中掠走那么多的財富,而這個手段就是天下第一的軍事實力。

******

娜塔莎看了一遍手中的這些材料,但還是有很多的不理解,「指揮官,可這和我們有什么關系嗎?」

「經濟方面今後肯定有影響,但是作用不大,今後的索馬里不需要工業品進口,而是要拓展出口市場,美元全球經濟對我們影響不是很大。」說到這里,李嵐話音一轉,道「但是,對於這場談判,美國方面就不會如此容易放手了。」

「為什么?」娜塔莎剛剛出口的問題,緊接著就自己驚訝了一句「難道是石油?」

「一都沒有錯,美國打索馬里,說白了就是為了石油!不管是索馬里土地下的石油,還是沙特的石油航道,都是和石油有關。」李嵐頭,十分肯定的回答道。

結合這份情報上面的詳細資料,個中原有其實不難理解。

20年間連打四場戰爭,美國人唯求石油與美元掛鉤。

美國人為什么要打伊拉克戰爭?答曰為了石油。那么,接下來的問題是為什么美國占領伊拉克後,卻不從伊拉克免費拉走一桶石油?美國普通百姓為什么也要和世人一道忍受高油價的煎熬?這是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但是答案在本文的前面已經給出,就是全球的石油交易與美元掛鉤。

當美國打下伊拉克時,首先出現的是什么情況?全球油價飆升。油價飆升,交易又以美元結算,意味著什么呢?意味著油價的飆升拉高了全球的美元需求,也就是說,美國人通過戰爭打出了全球的美元需求。打伊拉克戰爭之前,一桶石油38美元,打完了之後接近150美元,等於一場戰爭把美元的需求打高了近三倍。當全世界需要更多的美元去購買石油時,最高興的當然除了產油國,就是美國政府了。因為這樣一來,美國政府就能以給全世界提供流動性的名義,開動印鈔機,印刷更多的美元,而美國政府不是慈善家,不會白白把美元給你,你必須拿你的產品去換,從而再一次加入實物換綠紙的游戲。此時美國政府的印鈔行為可以說名正言順,而用不著像金融危機的今天,明目張膽也失信於人地在全世界沒有需求的情況下增發美元。

如此這般,更多的美元流到了其他國家的手里,流到了產油國的手里,也流到了需要購買石油的國家手里。這么多美元攥在這些國家手里能干什么呢?除了作為財富的符號讓人開心外,就是變為廢紙的前景讓人擔心,因為美元正以日新月異的速度在貶值,天天在貶值,天天都在變成廢紙,這個時候你唯一的選擇,就是美國人早就為你准備好的選擇購買美國的國債。

購買美國國債使巨量的美元回流美國,也使美國成了全世界最大的債務國。那么,美國為什么需要讓流向全世界的美元,再以購買美國國債的方式回流美國呢?因為不擔心經常項目長期處於逆差狀態的美國,卻十分擔心短期的資本項目出現逆差,換句話說,一個幾乎沒有儲蓄率的美國,必須始終保持資本項目的順差,而這個順差的額度在2001年前後的時候,大約是每年7000億美元左右,也就是說,需要每天凈流入美國20億美元。因此,美國需要大量的世界資本回流美國,才能保持其正常經濟生活的流動性,否則,大部分美國人刷卡透支的好日子就難以為繼,因此,美國不怕經常項目逆差,惟恐資本項目逆差。

為了保持資本項下的順差,美國會不惜動用戰爭手段,去打壞別國、別的地區的投資環境,像驅趕羊群一樣,把美元驅趕回美國。所以說,表面上看,兩次伊拉克戰爭都和石油有關,但實際上主要是和美元有關。因為只要在產油區打仗,油價就會上升,美元的需求也就會隨之上升。如此一來,美國人就可以開動印鈔機,印更多的美元,從全球換回更多的實物財富,道理就這么簡單。

★百 度 搜 索來 ,免 費 閱 讀 萬 本 小 說 ..★

</d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