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9章 美國唯一的選擇(2 / 2)

如此龐大的軍事支出,讓希拉里政府也面臨國內巨大的壓力,雖然經濟和技術轉型過程中是成功的,提高了就業率和新的經濟增長,美國依舊保持世界最大軍事集團和經濟體的頭銜。但上萬億的軍事支出,也讓這個超級強國感受無比龐大的壓力。

就現在美國國內的矛盾。已經達到十分危險的境地,就業矛盾。貧富差距矛盾,稅收矛盾,種族矛盾,日趨減少的福利……等一系列美國政府體制帶來的社會問題,已經讓希拉里政府不得不考慮軍備競賽進一步會帶來的惡劣後果。

不得不說索馬里的經濟和軍事發展的極端不對稱,讓美國看到徹底拖垮索馬里的可能性,但事實卻進一步的告訴美國,索馬里軍事發展迅速,但卻與國內經濟沒有沖突。在李嵐的身後有一個小金庫,正是這個神秘無比的小金庫支撐索馬里那支龐大的軍隊。

美國一再估計李嵐承受的極限,但結果一次次讓美國失算,以至於發展到,美國逐漸成為這場軍備競賽中受到傷害最大的國家。

這是美國無法接受的,當初依靠軍備競賽美國成功拖垮的了蘇聯,現在美國卻面臨被拖垮的窘境,希拉里麾下的智囊得出一個很重要的結論,索馬里曾經一次次的對外戰爭中。並未根本損傷到索馬里軍隊的元氣,反而一次次戰爭令其壯大。還有一,他們更不知道李嵐承受的極限,如此盲目的進行軍備發展。實為不智。

論起軍備競賽,美國人經驗自然無比的豐富,美國和蘇聯經歷了半個世紀的冷戰過程。終於以蘇聯的解體出局而告終。蘇聯的解體是不是被越來越高調的軍備競賽拖垮的?回答應該是肯定的。

對比現在的索馬里,當年的蘇聯其實更加不好對付。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時候,蘇聯經濟出現了上升的勢頭。石油和鋼鐵的產量一度超過了美國。但勃列日涅夫於是高估了形勢。利用美國的戰略收縮之際,在中東,中美洲和非洲進行滲透,甚至出兵阿富汗。美國忍無可忍,終於很快又掄起了經濟大棒,在1979年對蘇聯進行一輪嚴厲的制裁,包括凍結約55億元對蘇高級技術出口的申請,終結對蘇聯的谷物出口,等等。在軍事和政治不占壓倒優勢的情況下,經濟優勢就是打破平衡的砝碼。而蘇聯因為戰線太廣,經濟困難過大,尤其是小小的阿富汗戰爭,更使蘇聯經濟失血過多,四百多億扔在了阿富汗,傷的不輕。、

軍事輸出和擴張行動從來都是軍備競賽的發展性必然。擁有武力的強權政治,絕不會滿足於光秀肌肉,而是要非得折騰到嚴重腎虧為止。沒有強有力經濟支撐的軍事擴張必然是短命的。經濟發展的弊端在蘇聯已經是隱存已久的疾患,蘇聯的軍費開支超過了美國,這意味著蘇聯開動了沒有剎車制動的高速戰車。而長時間漠視民生的後果也造成了越來越廣泛的政治離心心理。

蘇聯解體的教訓,已經讓美國看到未來的危機,同樣的超大的軍費支出,同樣的巨大的國內社會矛盾,同樣不滿足於秀肌肉,當初伊拉克戰爭更有幾分當年蘇聯折戟阿富汗的征兆。

幸好現在的美國擁有當初蘇聯所不具備的強大經濟支撐,索馬里也無法對美國進行致命性的經濟打擊,還擁有許多強大並且可以分攤壓力的盟友。這可以說是美國依舊可以支撐下去的資本,但這種凌駕於其他國家上的經濟和軍事資本,卻不是用來軍備競賽上的揮霍。

接任美國大權的希拉里政府,自然不可能讓美國走上不歸路,否則不需要戰爭來葬送美國,國內外巨大的矛盾,足以摧毀雄踞世界達近世紀的美國。

然而,當美國人開始思考如此結束或者緩解這種軍備競賽的時候,美國上下這才幡然醒悟,原來從一開始這場軍備競賽,壓根就不是他們挑起來的。

美國一直以來都是想要維持這種軍事優勢,不得不采取穩固軍事優勢的辦法,達到軍事戰略上的優勢。在這場軍備競賽中,美國是不得不迎戰,是否停止無止境般的軍事裝備建設,源頭是在索馬里,而不是在美國自己身上。

這也帶來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美國想要結束這場軍備競賽,但李嵐卻一直都沒有停止過發展。留給美國只有兩個選擇,一個就是不應戰,看著軍事戰略優勢被索馬里奪取,進行被動性防御戰略。

另一個選擇就是來一場戰爭,一場徹底結束這種無休止軍備競賽的戰爭。這種選擇符合一貫的軍事發展規律,說得簡單一,軍備的發展到了索馬里和美國這種地步,已經不是為了滿足防御,而是為了滿足進攻,既然是以進攻為最終目標,那就把這種進攻的**釋放出去。

關於做出如何選擇,美國上下已經研究了很長時間,當李嵐出訪伊朗,並且做出將航母送給伊朗的決定後,就等於是逼美國做出決定的時候。

美國將壓力轉接到盟友身上,現在索馬里也這樣做,美國的優勢又被進一步的削弱。最令美國忌憚的是,這幾年的時間,索馬里正在一步步加強和南美國家的往來,李嵐的外交方向,正在快速朝南美傾斜。再這樣發展下去,美國將來的優勢會越來越小。

一旦等到所有優勢都開始喪失後,留給美國的選擇就只有一條了,那就是不歸路。

不歸路美國自然不會走,類似當年對蘇聯的經濟制裁美國也無法復制在對索馬里政策上,戰略防御也不符合美國長遠發展之路,結果留給美國只有一個選擇,釋放出軍事壓力,並且還可以借此轉移國內矛盾。而且面對越來越復雜的國際形式,美國需要一次重塑國際體系的機會。

不過,這也並不等於美國要親自參與新的戰爭。擺在美國面前的機會很多,索馬里有了今天如此巨大的威脅,主要來至一個人,那便是李嵐。沒有李嵐的索馬里,就等於被關進籠子的猛獸,雖然依然具備強大的殺傷力,但已經威脅不到美國。

然而,要想把這頭猛獸關到籠子里,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說不定會傷到自己。甚至也有可能演變到,美國自己直面對猛獸的怒火。

機遇和挑戰並存,希拉里在很早就做出了選擇,這一切就快到來了。(未完待續。。)

</d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