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6 部分(1 / 2)

旱碼頭 未知 4055 字 2021-01-23

裁矗開?br /

地區土肥站站長說:「實在不好意思,現在農民素質提高了,科學技術得到了廣泛運用,農村普遍大量使用化肥,該怎么做農民有時候比我們還會因地制宜。加上各縣都有相應的單位,可以這樣說,我們站自從成立以來就基本沒啥事情可做,也沒有得到一分錢的事業經費。三年前,看到百十號人每天來單位還要消耗電、開水什么的,就只留了幾個領導值班,索性給大家放了假。最近,地區開始機關作風整頓,又把同志們找了回來。大家對重返單位的熱情很高,因為長時間呆在家里都已經快悶死了,到單位里還能和同事們說說話。當然對單位而言,上班就意味著多增加水呀、電呀和其它日常生活的負擔,何況大家又都沒有事情可干呢。」

農科所的一位研究員說,我們單位現在還算有點業務,但足有十年了沒有搞出一個像樣的優良品種。這不是科技人員不努力,而是我們的科技理念和信息、設施等遠遠滯後,搞品種還不如引進外來的優良品種進行推廣來得快、效益高。所以,處於失業狀態的科技人員只好呆在家里玩貓膩,在數字里出成果。去年,有一個小流域治理項目單位需要給上面做些數字、誇大成績,該單位就出大價錢雇佣我們的技術人員下去調查,自然抽樣得到的數字和項目區外的沒有什么大的區別,顯示不出來這個項目實施幾年取得的成就。這個單位鼓動我們的技術人員,大膽給新修基本農田上每畝增加一百公斤糧食產量,就這樣把效益一下子算了上去。看到如此的成績,省里和部里也很高興,上面有領導提出該項目應該申報技術進步獎,於是,大家乘著東風又合伙做起了這個「科研項目」,完全按照路數有模有樣地進行了評審,請來的評委們看出了里面的問題,但誰也不說,因為既然是人家請你來的,就說明自己被看得起,如果實話實說掃人家的興後,就再也沒人請你了。在這樣的會上說上幾句好話,有吃有喝受到抬舉不說,還能拿五百塊的評審費,這樣又何樂而不為呢?最後這個做出來的小流域治理技術項目竟然獲得了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在這種會場氣氛的感染下,一向不多言語的農業局長也激動地說,自己今天也放開一回,給郝書記說幾句實話。地區農業系統現有職工兩千四百多人,較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增加了二十幾倍,其中中高級技術人員占到百分之四十三,僅在局機關里就有近三百人,除了農科所還有那么幾個品種在培育外,其余人員基本上都處在待崗狀態。當然,我們每年也轟轟烈烈地集中搞幾次工作,比如在每年四月份的科技宣傳月里,組織個科技三下鄉,弄幾部大篷車,在農業科技書籍里摘錄一些如何種蔬菜、選種子、施農葯、防治病蟲害的文章,印刷幾萬張傳單到農村集市上一發,活動在電視上一放,這工作就算做了。整頓機關作風以來,我們抓了學習和思想整頓,還買了比較先進的電子打卡機,使單位管理走向了規范化的軌道。但面臨的最關鍵問題是,叫大家上班來干什么?說句實話,自己當了七年的農業局長,除了應付地區的會議和活動外,真正的中心工作就是解決各個下屬單位之間的利益矛盾,比如分配辦公室,調整內部人事,解決職工福利待遇,蓋樓房,買汽車,檢查衛生,落實計劃生育,還和別的單位爭名奪利等等,我感覺自己整個就像是一個社區領導。

農業局的狀況令郝智無言,次日,他到地區發展計劃局,看到的又是另外一種繁忙的景象。走進每個科室,大家似乎都很忙碌,他問一個聚精會神進行電腦輸入的女同志在干什么?她靦腆地微笑說,正在輸入水窖資料。郝智看到這些資料十分詳細,具體到了每個鄉鎮和村,甚至有部分還寫明水窖主人的名字。剛要表揚這種過細的工作態度,但轉念一想計劃局是宏觀管理單位,怎么管得這么具體,就問這是怎么回事。那位女同志答道,馬上要撥前年的款了,群眾打一眼水窖給他們補助六百元,現在先把資料輸入進去便於統計,給撥款提供方便。郝智更是連連感嘆,這樣的工作應該由水利局和鄉鎮、村組來做呀。

在隨後計劃局進行的匯報會上,局長馬茹萍說,機關作風整頓以來,局里結合本職工作,提倡奉獻精神,同志們的工作熱情非常高漲。大家加班加點審查項目,目前有100多個項目得到通過。

「這些項目為什么壓在你們局里,拖了這么長的時間報不出去?」郝智越聽越不是個事,就發問道。馬茹萍講了好多的理由,主要是項目多,人手少,特別是懂得技術的人員更少。為了做到精益求精、細致入微,所以工作審查起來的時間就比較長了。

郝智提出有一個建設三十萬噸甲醇廠的合作項目,據說已經報到你們局里有一年多了,現在不知審查進行到什么程度?馬茹萍說她還不知道。項目辦的一位主任匯報說,這個項目表剛剛轉到他們辦公室,目前正在進行可行性論證。郝智說,你們的論證可能已經沒有必要了,據我了解,這個項目在一個多月前已落戶毗鄰地區了。大家聽得一時語塞,郝智說我看把你們的材料拿走吧,也不要照本宣科了。馬茹萍有點尷尬,就請郝書記講話。

一陣熱烈的掌聲過後,郝智簡短地講了幾句,說自己是來調研的,總之,我們政府機關應該轉變觀念,樹立服務意識,搶抓發展機遇,為項目的爭取和上馬創造條件。

六十三

之後的一段時間里,郝智在各個行業選擇了代表性的單位走了一圈。通過深入的調查研究,他發現兩個問題:一是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單位基本上沒有什么事情可干,即使有事情的個別單位,他們一年的工作量也可以在一個月內處理完。另外一個問題是,剩余不到百分之十的單位,在所干的事情中,有三分之二的屬於人為設置而出現的,比如一個手續三次五次地不予辦理,一個批文壓著半年不進行處理。地區這一級機構是否有存在的必要?這是郝智在這次調研後產生的一個最大的疑問。

路山是一個能源富集區,是一個最富經濟活力的地區,可以說處在西部地區的橋頭堡位置,完全可以成為一個西部大開發的試驗區。如果內陸地區有碼頭的話,路山就是這樣一個特大型旱碼頭,但要使這里成為西部開發的標志性碼頭,需要做的事情真的很多。經過深思熟慮後,在強烈的激情沖擊中,路山地委書記郝智向黨中央、國務院和省里寫出了「建議實行三級建制,強縣擴權逐漸取消地級權力」的報告。報告用一些具體詳實的實例,從政治制度和人事制度改革的角度出發,說明了在區域經濟中,地區這個環節不僅沒有實質意義,而且在好多時候還會成為市場經濟的絆腳石。因此,虛化直至逐漸撤消地區和地級市,使它回歸到本來意義上的城市,而由省政府把大部分經濟管理權力直接下放給縣里,並逐漸將「直接管理」擴展到社會管理職能,實行省縣兩級政府的地方行政管理體制,是非常有必要的。

報告最後還提供了法律依據:按照《憲法》規定,我國行政區劃是省、縣和鄉鎮三級,還沒有條例說可以讓地區或者地級市管理縣級市和縣。

郝智寫完了《建議報告》,接著就給省委和肖書記打了辭職報告。

省委並肖琦書記:

首先,請接受我辭去路山地委書記的請求。

五年前,我是帶著省委和領導同志們的殷殷期望來到路山上任的。幾年來,我們地區一班人帶領全區五百多萬干部群眾,搶抓機遇,發展經濟,使路山發生了有目共睹的變化。同時,我在最近的反思中也羞愧地看到,我們在經濟發展中,把gdp這項指標作為中心,把發展是硬道理片面地理解為增長率是硬道理,出現了不切實際的政府舉債搞政績工程;不惜以浪費資源、破壞環境為代價搞經濟騰飛;忽視增加財政稅收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問題。

更為嚴重的是,由於我畏難政治體制和人事制度的改革工作,忽略反腐敗斗爭的長期性和艱巨性,幾年里千方百計求穩定,求得穩定促發展,沒有及時對一些已經暴露的問題進行有效的遏制,更沒有大膽進行抵制和做堅決斗爭,致使「黑d」愈來愈大,直至導致嚴重損壞我黨聲譽的事件在路山接二連三地發生,給黨和國家帶來巨大的損失。雖然,就像打開了窗戶總會有蒼蠅飛進來一樣,路山出現幾個腐敗分子也絕非偶然,但作為地委書記,我應該負主要領導責任(後附檢查一份)。

在進行深刻反思的同時,我認真調查研究,總結經驗,根據路山地區的實際情況,並參考了周邊地區的經驗得失,寫成一份「建議實行三級建制,強縣擴權逐漸取消地級權力」的報告(報告附後),謹作為領導在今後工作中的參考。

中共路山地委書記郝智

2004年10月18日

郝智准備把《建議報告》送給廖菁或者通過她送到中央有關部門,而辭職報告直接送給省委和肖書記,在他猶豫是先到北京還是先回省里時,他接到省委的通知,要他立即啟程到中央黨校參加學習。臨行前,他接到廖菁的電話說,據她在國家發改委得到的消息,最近美國一個叫宇宙油輪公司的准備到路山進行投資,開采露天煤礦。郝智記得當年在來路山上任的飛機上,他就遇到過該公司的人,都快五年了他們才開始真正的行動,這樣的大公司能落戶路山,足以說明他們對路山、對在中國的投資有足夠的信心。在他為路山可能首次引進外資感到高興的同時,他說了自己馬上要上中央黨校的事,然後神情幽幽地說,自己已准備辭職,如果得到批准的話,自己可真的算是什么都沒有了。

聽到這個消息,廖菁顯然十分高興,她說:「你不是還有我嗎?難道有我,你還不夠嗎?」

「可到了北京,我會做什么、又能做什么呢?」他問廖菁,也是問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