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陽光小美女(1 / 2)

電影大師 機器人瓦力 2235 字 2021-01-23

. .

大半個小時後,葉惟到達了環球影城廣場。

這里是電影業六大巨頭之一的環球集團的總部,也是一個著名的主題公園,每天都有無數游客前來游玩。當他來到環球城總部大樓的焦點電影辦事處,才是16:32,還在辦公時間。

在外走道,葉惟整理了一下因為趕路而凌亂的衣容,就健步走進這個明亮時尚的工作室。

里處是寬敞的開放式辦公室,一片繁忙,員工在辦公桌埋頭做著什么,也有文秘抱著文檔來來往往,到處的電話響個不停,談笑聲、商議聲、回復聲……

而前台這邊,兩位靚麗的年輕女士坐在那里,她們看到一個小伙子走來,笑說道:「嗨,年輕女士們,你們好,我是葉惟,中午的時候打過電話來問《陽光小美女》的制片人。」

「啊?」兩位前台小姐都愣住了,她們相視一眼,困惑!

其中那個棕發女郎是之前的接線人,她當時就覺得對方的聲音有點稚氣,卻怎么都沒想到這么年輕……一個青少年?

她眨動著眼睛,可以確定他就是個青少年,而不是因為長得臉嫩之類,他雖然已有高大的身形,但掩不住臉上的青稚,最多17、18歲吧?怎么會是一個制片人?奧爾森姐妹的那種?可他是誰?

「你……你確定?」她不由問道。

「除非我是克隆人。」葉惟揚起了一邊嘴角,知道對方驚訝什么,但她能怎么的,把他趕出去?她不會這么做。

「哦,那么請跟我來……」棕發前台小姐真有些頭暈,管它呢,做好本職就是,這個行業從來都不缺乏奇怪的人和奇怪的事。

葉惟跟著她走進里處,前往制片部的接待室。

不算夢中的經歷,這是他生平第一次走在這種地方,真正專業的電影公司!焦點不是那種結構簡單得十人湊不夠的小公司,而是藝術片公司里的巨頭,它有著健全的部門,上百的員工,就像一台嚴密的機器。

他不無好奇地看看四周,直至到了雅致安靜的接待室,往沙發坐下開始等候。

前台小姐說會有一位經理級的制片部負責人過來接待他,讓他稍等一會兒。說實話,他這么一個陌生人打個電話、然後跑來,有個經理接待已經很好了,當然如果能進展下去,他遲早會見到主管級、vp級甚至c級的高層。

此外,一個電影項目要轉手,還少不了一個重要人物:該項目的制片人。

現在的制片公司就像銀行,買下某個制片人的項目,把錢投資給他,由他去執行制片,公司則派出監制。

制片商還會把制片事務上的一些環節分拆出來,承包給不同的小公司來做,像是選角、勘景、後期制作、特效、預告片、宣傳……幾乎每個環節都在其中,這是個分擔風險的合作時代,大制片廠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環球集團也是一樣。

所以《陽光小美女》項目的制片人,雖然應該已經被停職了,但他有什么打算,對這件事還是會有很大的影響。

葉惟想著這些事情,一等就是半個多小時,當他好幾次瞥了瞥牆上的時鍾,終於有人敲門進來了。

「不好意思,辦公室那邊忙不過來,讓你久等了……」一個灰色西裝的中年男人邊說著話邊進來,突然就呆住。

「沒關系,我剛剛正好睡了一覺,只是玩笑,」葉惟起身走去,微笑地伸出右手,「你好,我是葉惟。」

「你好……」中年經理驚訝的當然是這個「制片人」的年紀,這才明白那句「看上去好年輕,像個高中生」是什么意思,那不是比喻,是實話實說,這就是個亞裔高中生啊!

「呃請坐,我是蓋爾-韋爾遜,叫我蓋爾。」他滿心的無奈,又要浪費掉十分鍾了,怎么什么人都敢跑來。

葉惟坐了回去,清楚著現在的情況,自己太年輕了,讓人無法輕易信任,這是人之常情,這個問題也必然會跟隨自己很久。

但他還是會有機會的,經理不敢不給,因為電影業流傳已久的一條祖訓:「做人要有禮貌,永遠不要隨便得罪某人,因為他說不定是下一個斯皮爾伯格,或者就是億萬富翁的兒子。」

聰明人都會尊重它,所以他才敢大咧咧的過來。

果然,蓋爾坐下之後,就照例地問道:「那么,惟,你對《陽光小美女》有興趣?」

「是的,我在雜志上看到關於它的信息,我知道焦點的制片能力,一個讓你們這么頭痛的項目,肯定有它的獨特之處。」

葉惟的語氣正經起來,年輕的聲音聽不出兒戲。

這讓蓋爾有種怪異的錯覺,仿佛坐在自己對面的真是個制片人,也有點認真了:「《陽光小美女》的確很獨特,我們公司的前身之一『美國電影』2001年底就買下它了,然後讓它變得更好,這兩年里修改了有30稿。」

「哇。」葉惟驚呼的一聲,好萊塢制片廠得到一個劇本後,立項之後、投拍之前對劇本不斷修改,是一道必要的工序。

制片廠往往會找來多個編劇合力去重寫和修改,有人擅長台詞、有人擅長場景、有人擅長角色塑造……在此之上還有一種人叫「劇本醫生」,重金邀請那些著名編劇來工作一兩個星期,把把關,提些意見。

所以一個好劇本和一個爛劇本,背後都有著一大支創作團隊。

但因為編劇工會規定,只有對原創劇本創作達50%、對改編劇本創作達33%,才有聯合署名權,也許一個劇本全部的修改編劇改動的比例加起來會超過50%,單獨開來卻不夠,最後署名的就只有原作者了。

外行人不懂的,以為劇本好壞全因為原作者一個人,其實背後不知有著多少的無名作者,幾個、幾十個都有可能。像《查理的天使》,17個;《石頭族樂園》,32個。

這也是好萊塢劇本平庸居多的原因,過於流水線生產了。

當然獨立影片的劇本一般不這樣,尤其是獨立文藝片,編劇和導演皆為同一人的電影更是如此。只能說,一旦進入了好萊塢的工業體系,凡事都有一套商業流程。

不過話說回來,不管放哪里,兩年30稿絕對是一個極高的數字,簡直堪比歷時十年修改、改了20稿的《月球漫步》。

這樣有兩種可能,一,越改越好,接近完美;二,亂七八糟,早已毀了原劇本。

「在我們接手之前,原作者邁克爾-阿恩特寫下初稿後,已經花了一年時間修改,然後才開始尋求制片。」

就是說,這個劇本從誕生到現在,已經持續創作三年多了!

雖然這是好萊塢最常見的事,蓋爾還是有些感慨,又說道:「我們當初會看中它,是因為它有著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點子,但我們一直都覺得它的故事發展過於平淡。」

「於是我們請了一個又一個的新編劇來,為它加強故事的張力,重新設計人物,寫一些新場景,但是……」

他皺眉地嘆了聲,攤手道:「還是不夠,而且它的結局,怎么形容呢……就像你花2個小時轉了一圈,得到的只是摔了一個跟頭。我們不要好萊塢式結局,但它沒有補償,如果有補償,它又什么都不是了,你聽得懂吧?」

說了這么多,蓋爾無法不問這么一句,普通的高中生不可能聽得懂,如果這個小「制片人」不懂,那就沒什么好繼續的了。